评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2015-7-13) 整理者:冷长安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五月廿八日庚寅 耶稣2015年7月13日 #儒家每日快评# @儒家网 : 【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中国历史上有过冲突和变异,但总趋势是共存和融合,是始终延续的。从秦朝至清朝,无论是膺天命还是应人心,统一还是分裂,入主中原还是开拓境外,起义还是叛乱,禅让还是篡夺,一部二十四史已经全覆盖。总之,无论厓山前后,都是中国。 @环境与体系 【评 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1在历史纵向大环境来认知,识其大略。2具体历史事件,则具体再论。3近代之事,则另论。4中国不止是汉族之中国,且是众多少数族群之中国! @浮沤偶现: 【评 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蒙元非中国。1蒙元国语是蒙古语。2蒙元诸酋多不会说汉语。3蒙元视汉人为最低等民族。4郑思肖在《心史》记载,蒙元根据职业将人分为十等,臭老九由是产生,其欲铲除汉文化之心已然明显。 @浮沤偶现: 【评 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人语中国非汉人之天下,这话当然没有问题。但,蒙元多次屠戮中华诸族,所凭借着是武力而非中华诸族所推崇之知识(辽、西夏、清、大理等)。 @哲中: 【评 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形华而心夷】与【形夷而心华】就在心态,有如圣经里所说的的受了圣灵的洗礼才是真正的得救。摘录:陈黯在《华心》中说得更明白:“以地言之,则有华夷也。以教言,亦有华夷乎?夫华夷者,辨在乎心,辨心在乎察其趣向。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生于夷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华。 杜吹剑(@儒生任重): 【评 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转友评: 厓山之后这个话题,就中国内部而言,已经没有讨论的意义了。就外部而言,这是日本制造和利用的一个理论,旨在取代中国固有的文明之主的地位。葛剑雄的论证,守着以文化辨华夷这条原则,对儒家也极为重要,若厓山之后已无中国,孙文何必恢复中华,今日国人何必文明复兴。 @王希岩: 【评 葛剑雄《不可说厓山之后再无中国》】彼时之中国,乃文明之象征,尚非民族国家之畛域。彼时之礼义,乃华夷共同之普世价值,夷狄蛮貊习我礼义,跻身堂堂之华夏,本乎人性之良知良觉。旨哉皇甫湜斯言:“所以为中国者,礼义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义也。岂系于地哉?”今日之中国,不仅为文明之渊薮,更应成长为独立负责之民族国家。 #其他精彩微博# 杜吹剑(@儒生任重): 【大赞军校学员毕业佩剑,中国军装礼服应该有中国特色】大连舰艇学院给2015届学员颁发毕业佩剑,锋刃上镌刻着学员名字和学号,在毕业典礼上由院长、政委亲手颁发。该校此举,要大赞特赞,可谓重建国家礼仪中的军礼重建之起端,也值得其他军校效仿。中国军装和军队礼仪过于西化,是该有中国特色才是。 李竞恒(@李竞恒-花雕酒): 【封建】封建这概念长期被乱用,几乎等同于皇帝制度。实际上,五四前包括孙文等所用封建,仍是分封建制和地方自治含义。最早将封建等同于皇帝时代,是陈独秀,因为日本左派将明治前日本称为封建,他就接过来用代指辛亥前,殊不知明治前日本幕藩体制是真封建。其后,郭沫若也沿用此概念,并结入五大社会形态说。 @朱明江0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导致了全国人民信仰“实在的”钱和权,大大局限了国民人格水准、道德提升。习总为了教育国民爱环境,借用儒家的“天人一体观”信仰时说:人与田林、山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了打开一带一路,举的大旗也是“命运共同体”,外国人信了,但国人不会信。还信马!马卉对习总唱反调、背道而驰。 @儒生知一: 【读后感】读完施特劳斯的《柯亨对斯宾诺莎的圣经学的分析》一文,实在感慨,现今所谓“政教分离”之构思源自斯宾诺莎,但斯宾诺莎的原意在于如何在诸教纷呈的主权国家安置排他性极强的犹太教,实践效果如何,希特勒给出了答案,而另一个极端的答案也来了,即所谓同性恋婚姻所指向的。 #东海每日微言# 余东海(@余东海三世): 【儒眼】“中国一切苦难的源头,是制度的原因。”此言不错但肤浅。制度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基础是道德,道德的根源是人性。人性败坏了,道德就低劣,劣质人人必然选择劣质文化---把儒学和马学放在地痞流氓面前,它们一定选择马学。劣质文化上升为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必然导出恶劣的政治和制度。 【看历史】项羽兼备妇人之仁和屠夫之狠,虽出身贵族世家而暴躁顽劣,所以坚而不久;刘邦出身流氓,但豪迈大度,从善如流,不断优化、儒化自己,所以后来居上。暴秦反儒,刘邦起义之初也蔑儒。项羽与它们斗,所向无敌,但面对尊重和重用儒家的刘邦,就缚手缚脚无能为力并迅速灭亡。 【击蒙】有坚定的反儒派,家庭一塌糊涂。想有所提醒,又交浅言深。姑且在此公开一个规律:反儒的社会必然官不官民不民,反儒的组织往往上不上下不下(领导不像领导下属不像下属),反儒的家庭大多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兄不兄弟不弟。反儒就是反人间秩序人生幸福,要想免灾,最好出世。 【无后】一些明明白白的圣贤之言,经典之训,都会被离题万里地歪解到爪哇国去。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明明白白就是强调“有后”的重要。不告而娶本来违礼,但如果以礼告娶就娶不成和无后,那么,不告而娶就是正确的选择。违礼不孝,无后更不孝。两害相权取其轻。 【无后】不告而娶违礼,但舜不告而娶合乎礼之精神。《孟子》解释得很清楚。“万章问: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胡适】“不要盲从任何理论,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很对,但不能满足于怀疑。荀子说:“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疑疑是怀疑可疑的东西,信信是相信可信的东西,即树立正知正见正信。胡适倡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惜他自己做不到,更没能求到真理证得良知,终身是个怀疑主义者。 【误会】圣贤君子不仅易被小人误会,有时也会被同仁误会。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周公摄政,武庚管叔们散布谣言说周公动机不良,将对成王不利(意谓篡位)以致召公成王也产生了疑虑。白居易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但周公以他披肝沥胆的真诚,先后赢得了召公成王的高度信任尊敬。 【解经】误读儒学话语和概念,自古已然,于今为烈。成语以身殉道和成仁,就被普遍误解,以为杀身才是殉道才能成仁。其实,以身殉道是将身埋于道中,即守死善道之意。无道则隐,卷而怀之,都是殉道。成仁是成就仁德,历代圣贤都是成仁者。当然,殉道和成仁,特殊情况下也需要舍生杀身。 【态度】或提醒某名诗人辱我,应该回击。答曰:那是我的老师。东海当年也曾轻嘴薄舌,以侮人为乐。是那些轻薄子和劣质人的表现,让我发现自己的轻浮丑陋并引以为戒。对方送礼我不收,对方只能自食其物;别人辱我不理,别人只能自取其辱。我若回击谤辱,岂非自降身份? 【儒风】网江湖中大量低价值和负价值的争执,往往是某一方或双方无礼引起的,只要一方是君子,完全可以避免。我说过,无礼是庶民的特权,也是劣人的特征。对于无礼之徒,更应以礼待之;如果对方不可受教,贱而远之可也。无论是出于自尊自爱还是为了明哲保身,君子都应尽量避免与劣人结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