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孙铁骑】读“蛊”卦随感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孙铁骑 参加讨论
孙铁骑

    作者简介:孙铁骑,男,西历 一九七三年生,辽宁铁岭人。2006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2012——2014年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白城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版专著:《内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比较研究》。在《哲学动态》《江汉论坛》《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读“蛊”卦随感
    作者:孙铁骑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腊月二十日庚戌
               耶稣2016年1月29日
    人生总要做事,但做何种事?怎样做事?却是关键问题。“吉凶悔吝生乎动”,一做事,就有对错、好坏、善恶等结果出现,故不可不慎也。蛊者,事也。“蛊”卦,示人以如何做事之卦也。而“蛊”本身,亦有毒虫之义,可见事有不慎,则会生害。故做事有道,因事有其理。做事须先明理,顺理而为,故当知止,不可任意。故《彖》言“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事有其理,行有其据,皆本于天道之生生自然,知此天道自然之理而行其所无事,即为老子之无为,即为孔子之“无可无不可”,自然天下太平,无不亨通也。故卦辞言“元亨”,《彖》释以“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人之行事,必有所求,而所求之本,根于生生,如果偏离生生之道,则为失道背德,有害于生命。故卦辞言“利涉大川”,《彖》释以“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世间之事,终则有始,绝无单一、孤立之事。故人之行事,必先虑其因果,其事因何而来,又会产生何种结果?如其因果皆合于生生之道,则为法天而行,自然吉无不利;如悖于生生之道,则为逆天而行,难逃凶咎之结果也。故卦辞言“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释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故人之行事,必思其根本,本在于道,遵道而行,方可无咎。如子之事父,不违父命,则行而无错。故初爻言“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释以“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生生之道,形而上者也,在人身则为内时空之精、气、神合一。而人身之行事,则为外时空之事,形而下者也,故有成、住、坏、空,有得、失、成、败,有吉、凶、悔、吝。故于外时空行事,皆为未必如此之事,故不可强求,不可固执。故佛家要“放下”,老子要“无为”,孔子则要“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皆为对外时空而言也。故二爻言“干母之蛊,不可贞”。而对内时空之修道而言,则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在君子为必成之事,不假外求也,故言“我命在我不在天”。故君子于外时空中行事,亦是以内时空为本,故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行以中道而求上达,自然“君子不器”。故释以“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而君子虽志在求道,遵道而行事,然外时空之局限无所不在,并不会行事必成,结果亦未必如意。但君子所志,本在于道,而不是外在之得失,故外时空之得失成败,终无碍于君子之修身求道,完满自我之生命。故三爻言“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释以“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而大道至简,本生命之道而行事,是为生命减压,舍去人生不必要之浮华虚妄之事,行其所无事,得人生之真自由、真自在。世人多少负累,皆因不知性命之道而随欲望妄为,奔波忙碌却不得生命之满足;亦有许多人名为求道,实则虚夸,不务实修,只尚空谈,妄费精神,床上叠床,屋上架屋,离道愈远。故四爻言“裕父之蛊,往见吝”,释以“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故君子行事,有异于众人之原则与操守,有超出常情之追求与毁誉,根源于求道之人所培育之德性与修为也。故五爻言“干父之蛊,用誉”,释以“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志在于道而重于内修之人,自然淡于外物,轻于得失,而不慕权贵,不恋金钱,故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行为世范,言为世法,为社会脊梁。故上爻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释以“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蛊”卦上艮下巽,山下有风之象。风行山下,遇山而止,或随山势回旋,不为强求,而山能不为风动,因其根基牢固,不失其本也。故君子观之而思如何内修性德,外担道义,以助群生。故《象》言“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