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学业双丰收”才算成功 作者:宋立林 来源:《半岛都市报》11月22日A18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十二日癸卯 耶稣2015年11月23日 近闻某高校开设恋爱心理学课程,引起了媒体及各界关注。就我寡陋所闻,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设类似课程,而且还能够通过“实践”获得学分,正应了那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老话。如果要我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会说我支持这类课程的开设,但是同时又须关注这类课程如何操作。 也许很多朋友会感到奇怪,作为一个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师,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奇葩”课程持肯定态度?其实,大家不要忘了,在2500年前,孔夫子在他的私学教育中,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孔子以“六经”教育弟子,从而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六经各有侧重,各有教化的功能。《诗经》代表了人情感的一面,《书经》代表人政治的一面,《礼经》代表人社会性的一面,《乐经》代表人艺术性的一面,《易经》代表人哲学的一面,《春秋》代表了人历史性的一面。人是一种多维度多面向的动物,六艺教育满足了这样一种多维度的需求。其中《诗经》所彰显的就是人的情感的一面,我们从中可以窥知那种“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性态度。 很多人认为儒家不懂爱情,这是对传统的误解。其实,不是儒家不懂爱情,而是儒家强调爱情需要以礼义来节制。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时代,人们自然不再依赖于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确定终身大事,而是由自己做主,充分展现了现代恋爱的自由。这当然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之后,是否我们的青年就获得了幸福?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媒体的种种报道之中,我们发现事情远没有如此乐观。何以至此呢?其实就在于我们在给予了年轻人以自由选择的同时,忽视了应有的理性引导。恋爱,着实不是一件“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是“跟着感觉走”就可以成功的事情,而是一次需要情感与理智充分投入的“生命旅程”。正是因为仅有自由而失去了引导,很多年轻人面对恋情而不知所措,甚至忘乎所以、放纵情欲、玩弄情感,最后难以收获应有的幸福。这使我想起了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切中了现实的弊病。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恋爱心理课程的开设,当然是应运而生,是顺乎天理,应乎“民情”的好事。这是我所以赞成的根本理由所在。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爱情心理课程,不能“迎合”,更不能“纵容”,而必须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否则就是失败。这门课程实际上应该担当起一个重要的责任: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不是去忽悠大学生都去谈恋爱,就此要求学生通过恋爱的成功来获取学分自然也属“荒唐”之举。在今天,似乎已经无需为大学生谈恋爱而痛心疾首,但是不能就此而放弃应有的引导。所以,这样的课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技术”层面为大学生的恋爱服务,更应该在“道理”的层面为大学生提供理性的指导。无可否认,很多大学生往往沉迷于情感、畅游于爱河而废弃了应有的学业上的努力。我们的恋爱心理课程,如果能够做到既让大学生收获了恋爱的理性指导,又能够“爱情学业双丰收”,就算是成功的课程了。但恐怕需要我们的开课老师们,着实下一番工夫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