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专访】如何重回诗教?学者陈明:要确立儒家文化的主导性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如何重回诗教?学者:要确立儒家文化的主导性地位
    作者: 周怀宗
    来源:《北京晨报》(2015年12月2日)
     时间: 孔子二五六六岁次乙未十月廿二癸丑
                 耶稣2015年12月2日
    11月26日至29日,“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举行,在诗歌节上,有诗人表示,“中国当前缺少诗歌教育”。诗人的评价更多是从文学的审美出发,其实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中,在漫长的历史里,诗歌在文学之外,还曾经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担负着人文教化的功能,即为“诗教”,从个人修养的君子养成,到批评社会,反映现实,再到讽喻政治,施行教化,把家国天下都一体贯通。
    现代化以来,诗歌的形态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变,作为人文教化载体的诗歌,逐渐演变成文学的体裁,绵延久远的诗教传统渐渐失落。
    诗歌固然依旧优美,但失去了人文教化功能的诗歌,和久远的传统已经渐渐远离,诗歌本身,也和现实社会、百姓生活渐行渐远。是什么让诗教不再,今天的我们,是否应该让诗歌重回诗教?又该如何恢复?
    失落的诗教传统
    在一个崇诗重诗的传统社会中,诗歌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文学的创作和审美,而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生活,概莫能外。
    著名儒家学者陈明说,“讲诗教,先要搞清楚诗。《诗经》里的诗,当然可以看作文学作品,但它并不只是属于文学范畴,它同时也是祖先事迹记录、宗教祭祀咏叹、政治诉求表达。因为早期社会文明不够发达、行政资源和力量有限,诗经这样的韵文在政治治理、社会凝聚和人格养成多方面承担着各种功能是普遍现象。《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都有这样的意义,区别只在于它们更宏大,更突出英雄,而《诗经》一脉的传统更重视伦理道德,原因则可能在于它们属于游牧社会,我们则属于农耕文明。”
    诗教的时代绵延久远,陈明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乐’跟‘诗’密不可分,这既说明了诗教的作用,也说明了诗教的效率。这个传统渊源久远,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本身的重要性其实一直都在下降,秦始皇‘偶语诗书弃市’构成一大转折。后来政策因素虽然消失了,但随着整个社会结构变化,诗教的地位、领域和意义都下降。宋以后朱子建立的《四书》系统也是这样一种教化课纲,它对诗教也有某种冲击。被长期保持发扬的应该是蒙学教育中的诗歌教育了吧,《千家诗》、《笠翁对韵》都有这样的意义。”
    近代以来,即便是蒙学意义上的诗歌教育也逐渐消失,尽管教材里的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从未消失,但是更多体现的是文学审美的培养,文字技术的教育,乃至知识性的教育,而诗教原本培养价值、观念乃至方法的功能已经消失。《论语》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一去难返,诗教的传统失落,失去的不仅是诗歌,也是一套完整的教化系统。
    温柔敦厚的诗教
    孔子把诗歌教育作为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在《论语》中,有大量关于诗教的论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教在整个传统的教化系统中都是基础性的,化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诗教如此重要,那么它究竟要完成一种什么样的教化?陈明说,“孔子曾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里提到了诗教、乐教、易教、礼教、春秋教等许多教化方式,在这些儒家经典教化中,我觉得诗教的覆盖面和意义比重都是最高的。孔颖达《正义》说‘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恉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从政治修辞方式。徐复观先生《释诗的温柔敦厚》则认为的‘温’,是指‘不太冷,也不太热’,‘柔’是指‘有弹性,有吸引力,容易使人亲近的柔和感情’,‘敦厚’则是‘富于深度、富有远意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有多层次,乃至无限层次的感情’,这是从人格、思维方式而言。这也确实是我们的文化性格和民族性格特征。”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中,许多传统的文化都渐渐失落,被新的东西所替代。 “ 现代化或现代性在中国是作为西方坚船利炮、本土的民族救亡这样一种外部刺激的背景下出现发生的,不是内在演化的结果,社会的重新构建,主要表现为反传统,直到80年代都是如此。现在,物质的、技术的东西上去了,制度和文化,还在艰难转型。”
    钢筋水泥替代了雕梁画栋,汽车飞机代替了快马加鞭,现代国家代替了霸业王朝,民主平等代替了君臣父子……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时代的东西都在被更加先进和文明的体系所替代,这是时代的进步和更新,但在另一面,仍旧有一些东西,在破灭之后,还没建立新的体系,比如诗教失落之后,新的人文教化系统却仍旧没有完全建立。
    现代的人文化成
    从现代化以来,经历百年演变,演变成单纯的文学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再渐渐地小众,成为少数人玩的游戏。到今天,这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本身已经不再和更多人发生直接的关系。
    回顾历史也好,反思当下也好,诗歌的处境,其实也是这个世俗时代中文化的无奈。陈明说,“如何对待诗教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化保存、发用的方式方法,判断它的前景命运,确实颇费思量。首先是现代性有它的必然性或合理性,所以它要求传统与自己匹配接榫。但诗教之内容与形式不仅是古典,也与人格、人性、人心相勾连契合,因此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否则在网络时代也不会有人呼唤诗和远方了!”
    现代性和诗教并不矛盾,而是在更多的方面,存在互补的可能,陈明说,“现代性意味着理性化,而人不只有脑,还有心,人们不只需要理性的文化,还需要情感的文化、信仰的文化。只有后者,是糊涂虫,只有前者则会成为单向度的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对个体自己是痛苦,对社会则是灾难。”
    所以,重建诗教,并不是单纯地恢复传统,它还有一系列传统和现代连接的问题。陈明说,“今天说诗教,跟以前不会完全一样,也不可能、没必要完全一样。但儒家的《诗经》、传统的唐诗宋词汉乐府等等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多少在恢复之中,从民间到公立教育系统,这是好事。需要注意的是提升其品格或对其意义的认知,即不只是作为一种文学修养,不只是作为泛泛的传统文化,而要意识到它对心性的唤醒人格的点化作用,所谓技而进乎道。文学只是讲情感的表达抒发,诗教却是要人文化成,这才是《诗经》和诗教的要义所在。它的意义,怎么评价怎么想象都不为过!”
    重回诗教从核心开始
    今天人们对于诗歌的观念已经不同,更多人把诗歌作为一种单纯的文学审美,甚至是语言的实验,文字的游戏,这样的诗歌,和现实生活离得越来越远,不能兴观群怨,不能培养君子的诗歌,还是我们自己的诗歌吗?怎样才能让诗回归诗教,恢复诗歌的教化功能,建立现代社会的诗教。
    陈明说,“恢复诗教也好,重建诗教也好,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整体上确立儒家文化的主导性地位。儒家文化中有一个天道的信仰,在《周易》中贯穿了这一点,在《诗经》中也完全体现了这一点。在儒家文化体系中,对天道的信仰是它的中心,或者核心。由此出发,才有诗教,才能够作用于人格最基础的方面。所以,这是很重要的,缺了这一点,诗歌教育只是一般的文学、美、情感、性情的抒发和表达,这和诗教不太一样,诗教和一般的诗歌教育的区别,正在于它是一种对人的塑造和提升”。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诸多表述,无不说明,诗教是人格的教化,也是价值的培养,还是观察社会和评论社会的方法。
    在今天,传统文化的复兴方兴未艾,而诗歌,这个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远远不足,更多时候,它被视为文学艺术的载体,而往往忽视了它承担的人文教化、价值培养的功能。
    现代化的转型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和提升,但同时,快速的现代化也使得许多内在的、深沉的东西无处寄托,修养不足、道德滑坡乃至价值缺失,一直都是学者批评家们反复论述的问题。而曾经承担着提升修养、构建伦理、培养价值的重要的诗歌,却渐渐边缘。所以,这个时候,或许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恢复诗教,如何从传统的诗教中获得经验,去补完快速现代化中这许多遗落却至关重要的东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