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范仄】当代儒家命运:从“耶教入门基础教程”到《女经》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范仄 参加讨论
范仄

    作者简介:范仄,男,湖南人。独立学者。
    

    当代儒家命运:从“耶教入门基础教程”到《女经》
    作者:南水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
    时间:甲午年十一月十二
               西历2015年1月2日
    昨天参加儒士社沙龙到晚上饭局,聊天不少,其中有些值得记录,可供更多好友参考。
    沙龙中我参与的环节本是“士君子文化与中国青年的核心竞争力”,而我的主旨讲话是《王者归来——诸王时代中国青年的王道》。开场白我指出:士大夫称谓是以天子存在为前提的一种结构性德爵。天子没了,天下人伦秩序垮了,需要王者出现,士大夫精神要上升为王者精神。
    
    环节末尾,时间不够,我抢过话筒针对讨论补充了四条:
    1、针对任文利说我的王者观点惊世骇俗,而其实就是君子的意思。我指出这两者不可随意替换,因为我的重点有三:一是针对天子没了的政治社会秩序,君子要勇于做王者;一是意在君子在当代的作为之道,即在当代的外王之道;一是针对当下成功励志学和管理学领导学等中的霸者要素。
    2、针对有多位朋友从五四时期《新青年》说起,大意是指一百多年来的政治进程中断和摧毁了传统文化,给复兴带来困难,我指出今日之难的主因并非这一百多年的革命进程,而是近三十年市场化改革所造成的人的陌生化和原子化。陌生化社会毫无人伦重建之可能。因此我们不能接受认为社会陌生化是大势所趋的观点。我们应认为这只是人类暂时的沉沦,尽管这个暂时可能时间很长。
    3、针对大家爱用“文化”和“信仰”讨论儒家,我指出这是把儒家看低了。儒家是内圣外王之道,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核心是建设以人伦为基本原则和基本秩序的大一统世界。必须在外王实践中完成修养,否则便非儒家君子。
    4、针对目前有一种把礼仪等儒家秩序的表现形式作为复兴关键的趋势,我指出没有重建人伦秩序的诸王出现,这一切只是心灵鸡汤,只是审美愉悦,只是表演展示。孔孟皆宁质无文。
    
    期间有朋友送自印的翻译过来的小册子《你和你的孩子》,是关于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书,几米佩的插画。我翻了一下,在扉页上用铅笔写上“耶教入门基础教程”。送书者是一儒家社团负责人,也是一家开有许多分店的幼儿教育机构老板。他看了我所写便哑然失笑。
    我当即指出蒙氏当初便有在街头流浪儿中进行天主教教育的想法。当时关心工人的社会主义运动在意大利兴起,部分天主教教徒也投身于关心工人的运动中,蒙氏便是其中一员。她不仅关心工人儿童,还关心街头流浪儿。蒙氏教育就诞生于对街头流浪儿的教育探索中。蒙氏还想以此教育成年人,认为儿童就是耶稣,可以将人们引向上帝。一位英文翻译者把蒙氏书介绍给美国,就表露类似心迹:蒙氏教育是传播天主教最好的著作。
    在饭局上为了向诸友展示儒学之精微以及当前语言和思维被污染的程度,我主动以《你和你的孩子》为例做分析。我说:此书主要目的是将孩子培养成独立自由的个体。大家知道独立自由的个体在意识和观念层面上意味着什么吗?克尔凯郭尔曾称之为“孤独个体”。他只有两种结局:虚无主义或信仰上帝。
    上帝死了,没法信仰上帝的便成了虚无主义的存在主义。不能依傍现实中的人和物,依傍了便不是孤独自由的个体;要有所寄托,便只能信仰虚幻物——上帝,因为只有虚幻物才不会影响他的独立自由感。
    儿童经验该怎么描述,我们该用什么话语是要谨慎的。该书中说,大人干预孩童,孩童有时会非常愤怒。该书于是说“渴望独立是孩子心目中最强烈的动力之一”。这其实是很成问题的。孩子在做某事,处于一种持续或惯性过程中,突然被打断或被改变,孩子和大人都容易愤怒。这种状态该怎么描述?需要仔细推敲。直接说成“独立”,则成了人与人之间一般关系的描述。
    儒家描述这种状态时一般不脱离于事,不会把它上升为人与人之间一般关系。“己欲立”必指立事立业,而不是指人与人之间一般的独立关系。其实把该书与《弟子规》比较,结论便一目了然,即该书是反人伦的。
    儒家会从事物之性之规则角度去劝诫大人和孩童,对事物的持续或惯性状态给予理解,循其性,循其节律而中止它,而不是提炼出一个在观念和心性层面是反人伦的独立意识和独立关系。
    如果在对人的基本经验的描述上出了偏差,真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学之精微皆在于此。
    
    饭局上有人问我所谓“民主自由平等制度可存,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必去,以儒文之”观点该怎么具体理解。同时有人问我如何处理西制西学。
    我答曰:观念有关人之为人。人的心理和观念必须处于某种统一性状态,否则便是分裂人格或精神错乱。有些观念是会自我成长和膨胀的。比如自由观念,一旦具有,便会摧毁很多观念和性情,因为它作为观念在本质上是排他性的。作为观念的自由和作为状态的自由是相反的。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我们可以创制让人处于某种自由状态,但一定不能使它上升为一种观念。曾有人问我自由在儒家处于什么位置,我答曰:儒家强调自觉,自由是自觉的前提之一,被强迫的不能叫自觉,但自觉又是反自由的,因为预设了道,预设了价值。
    如何处理西制西学,最终仰赖大儒出,圣者出,但我可以介绍历史上儒家是如何圆融无碍地处理和消化异己性东西。
    首先看儒家如何处理由法家创制的秦制。正如我在《王者归来——诸王时代中国青年的王道》所说:制度自有其功能,而观念有关人之为人。替换观念,对秦制加以重重更化,几乎便可大成。在当代中国既面临如理西制的问题,也面临处理毛制的问题,后一方面才是中国的关键。反毛制是堵住处理之道路的。中国两千年来皆行秦制,但愿人类未来两千年皆行毛制。
    其次看儒家是如何处荀学和佛学的。荀子因性恶论而不能登儒家大雅之堂,但他在礼治等方面颇有洞见。汉儒便将无害而有益于仁道的部分抄在《礼记》中。《荀子》不仅不能为经,反而打入冷宫。而《礼记》成为十三经之一,且不提荀子。我称之为替代性书写。这无关真诚,而有关政教秩序。
    宋明理学在观念层面便是处理和消化佛学和玄学的产物。佛学在语义分析上,特别是在关于心理、意识等方面的语义分析上有其长处,只是相对于社会,相对于人世间多成了空义。宋明理学则吸取其语义分析长处用于内圣外王的精微化上。正因为如此清代程瑶田指斥宋明理学抄袭佛学,淆乱儒家名义。
    今之大儒该如何处理西制西学和毛制毛学,待历史检验。时机一到,必有大儒出。
    
    有君问如何向女性讲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我答曰:怎么能这么去面对这个呢?凡女子问起此话,一定要对方完整引用孔子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如果引用不完整,意义天差万别。
    从女性角度讲,这句话就是说女子是情感动物,是感性动物,常常阴睛难定,不好把握。对她太好,她便容易嚣张。对她疏远,她便似怨妇。这是对女性心理的精细刻划。现在哪个女性不是大声说:女人就是感性动物,你怎么地。孔子可谓是女人的千古知音。
    从小人角度讲,这句话的意思是仆人、下属和道德小人容易仰赖上司,是依赖之人。对他好一点,他便自以为是红人,便嚣张。对他疏远,他便自以为失宠,怨恨甚至背叛出卖。
    换言之,这两类人自性不足,定性不足,不能做到宠辱不惊,远近不变。其核心是对远近的把握。
    儒家对女性,正如对男性,并无或很少做一般描述,而是总放到人伦中讲。女性成为母亲,强调子女孝母,强调母慈。女性成为妻子,强调夫妇和顺和相敬如宾。女性作为子女,强调亲亲。这些才是儒家的核心主张。男尊女卑,不能算《经》中说法。《周易》是从天尊地卑讲到男女,意义远为复杂。社会俗定,有其社会基础,因时而则而已。
    
    有君说儒士社发展女性社员很难,因为她们读经觉得与自己无关。
    我答曰:这是当代儒家挑战之一,应正视。我们不能期望圣学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古代家训中有很多涉及女性。还有《女箴》《女诫》等许多女学之书。古代还有女塾师一职,专教女弟子,也应留下不少文字。你们可以将其中既通于圣学又通于今天女性的文字整理出来,和十三经中关于女性的文字编撰为《女经》,并让女性参与充分讨论,最后使之成为当代女性学习儒学的入门书,让她们觉得儒学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
    有君说我们先可以把这话题炒起来。我说:不可。怎能以己之昏昏行事呢?这不是儒家所为。应先把这些工作做完,做得扎实,才可公开讨论,否则便是思想懒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