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家风从孝廉开始 作者:刘百淞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环球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十六日己酉 耶稣2015年6月2日 近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引起各方关注和社会热议。两千多年来,“移孝为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扩充为修齐治平,是为中国优秀传统和社会共识,今日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中国文化经典《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矣”,即指优良的家风能够转化为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技艺。因为,政治生活不是冷漠的统治,而是维护人伦、美化人心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人伦始于夫妇,治理始于孝道。中国传统的治理原则就是孝治。孝治的基础在于一切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道德平等性——对每一个人来讲,致良知和实现觉悟都是机会均等的。 恪守孝道,不是愚顽不灵,而是肩负责任。每当我们手翻浩若烟海的史籍,眼前浮现出许多仁人志士的形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孝子。近代以来,救亡图存、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很多人身上都闪烁着孝义的光芒。老一辈革命家,在家是孝子,在国是公仆。家国一体,优良的家风,既是传统道德的坚实基础,又是革命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重视和维护家庭为目的的“孝”,与洁身自好,维护家庭和国家利益荣誉的“廉”,其中的逻辑一脉相承。古人认同“学而优则仕”,认为跻身仕途可以光耀门楣。但是,古人更看到贪污腐化的危害,主张“临财毋苟得”“以义制利”“以财发身”,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这才涌现出“江南第一家”郑义门、“葑门第一家”彭氏家族、海宁盐官陈氏等名门望族。清末名臣曾国藩为教育后代,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教导子女“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这些先贤以家风收拾人心,以家规警示后人,将儒家主张的“正德,利用,厚生”落到了点上。 中华文明强调生生之德,认为天地之间的正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君子必须善于扶正祛邪,砥砺身心,才能维系家庭和睦、国家富强和天下太平。圣贤在现实世界中施展才华,讲规矩,办实事,推己及人,泽被苍生。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无法否认家庭的重要作用。自家有宝须珍重。今天,我们更应正视理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时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