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生为何要驱逐本校教授? 作者:侯小兵 来源:大公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廿三日丙辰 耶稣2015年6月9日 近日,中国著名大学复旦大学,继校庆宣传片抄袭事件后又起风波。复旦一名博士生因不满本校刘清平教授微博公开言论,愤而在微博上倡议发起“将刘清平逐出复旦”的活动,随即有网友贴出刘清平在和网友对骂中发表的一些不堪入目的下流言论以为佐证,迅速引发激辩,不少学者也参与其中,并引发媒体关注。 本来,此事主要的争点在刘清平教授的师德,若能经此讨论而一正风气,未尝不是好事。然而,在6月8日澎湃新闻对刘清平的访问报道中,刘清平完全是一副受害者的姿态,与发起该讨论的复旦学生的初衷完全背离,至此,笔者忍不住想对刘教授的回应拍案叫绝,因其句句堪称“危机公关”之典范是也。 首先,一方面刘教授自称“批判儒家的儒家”,强调了自身的学者身份。身为学者,我当然有批判的权利,你们要“驱逐”我,难道儒家是不可批判的么?这就难免让读者觉得批评者未免太霸道了些。另一方面,刘教授质疑批评者到底“是因为我骂人呢,还是因为我的观点”。可他要不是故意视而不见的话,应当注意到发起者早已在微博中声明“我完全不反对刘教授发表异见的学术自由。我认为他恶劣粗口,有失师德,有辱斯文,影响极坏……任何试图将这场争论引入歧途(比如打压政治异见、打压学术异己)的趋向,皆非我初衷”。倒是刘教授这一番质疑,反而颇有引导舆论的味道。打压异己、控制言论是当今国人的敏感神经,一旦成功将舆论将向这个方向,那么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即可以来个根本翻转,那时不用刘教授自我辩护,对批评者的批判自然源源不断。 其次,刘教授区分了“坚持仁义至上的儒家”和“把忠孝凌驾于仁义之上”的儒家,并声明已向“那些坚持仁义至上的儒家”公开道歉过了。刘教授辩解道,对孔孟的辱骂也是基于此区分,“鄙人所说的孔二孟三只是那些舔专制菊的流氓儒生诉诸的骂人文化祖师爷,而非主张仁义至上不反对自由民主宪政的儒生尊崇的孔子孟子”。如是,刘教授将自己与曾发过的那些污言秽语成功地“切割”了,而且顺理成章地可以将仍然要求他向孔孟先贤道歉的批评者归入“把忠孝凌驾于仁义之上”的儒家一流。通过这样巧妙的区分,似乎这次事件变成了那些“把忠孝凌驾于仁义之上”的儒家对其的又一次恶毒围攻,而刘教授则再次成为围攻的受害者。 再次,刘教授绝口不提批评者指出的其屡发下流言论所导致的师德问题,而是以被骂愤而不过回骂来辩解。这种辩解近乎可笑。身为大学教师,自当因其身份而对自身的公开言论谨而慎之,岂可如同市井之人乃至泼皮无赖一般一言不合即对骂,而毫不顾忌由此可能带来的恶劣社会影响?在被人批评后,不反思自己的言论,反而顾左右而言他,不知在刘教授心中,到底视师德为何物呢? 上述分析,实无意对刘教授作“诛心”之论。只是刘教授毫无直面批评的诚意,且似乎有心将这场争论引入复旦学生所不愿见的“歧途”,难免让人在对其师德失望之上更加一层失望。 笔者以为,这场风波还是应回到对“师德”的讨论上来。中国传统上一向提倡“尊师重教”。学生对老师尊敬,不光是因为其向学生传授学问,更来源于老师所具有的德行。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教师师德的缺失,引发了不少人们对教师群体甚至整个教育界的持续质疑和不满。而网络用语中以“叫兽”代替“教授”的称呼,就是这种质疑和不满所导致的对教师群体的污名化。而因刘清平教授引起的这起网络激辩,再一次反映出社会对师德的强烈关注。作为教师,德行和学问的评价是否可以截然分开?教师的职业底线和言论底线又应当在怎样的范围之内?或许这才是我们在这场争论中及争论外所应持续讨论、思考的问题。 至于复旦学生要“驱逐”刘清平教授云云,笔者认为不过是发起者义愤的一种表达,学生、教授甚至社会群体作某种倡议则可,而引致公权力介入则应尽量避免。如果刘教授能因此对自己作为教师的言行更加谨慎、克制,甚或能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对师德的共同反思,则这场争论才真正有些意义;而公权力若介入,则或将引发不可预料的连锁反应式的后果,此非各方所皆不愿见之者。 事件背景:复旦学生要驱逐本校教授刘清平,称其言论下流侮辱圣贤败坏母校声名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5_06_08_322585.shtml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