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官员易得抑郁症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余东海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有学术著作:《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
    

    官员易得抑郁症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廿一日乙卯
               耶稣2015年4月9日
    官员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官方往往称自杀者患抑郁症,而民众往往不相信。有人调侃说:“老百姓是得了抑郁症才会自杀,而官员是自杀后才得抑郁症。”话说的风趣,其实不对,问题官员确实容易得抑郁症。
    东海曾经指出,君子与抑郁症绝缘。君子虽入世,精神能超越,超越环境超越贫富贵贱利钝成败,成固欣然,败亦从容,心安理得;富固可喜,贫亦无妨,安贫乐道。无可无不可,无入而不自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患上抑郁症呢。
    小人正好相反,与抑郁症有缘。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第三十六章)小人心已物化,身为物役,成了物质和利益的奴隶,斤斤计较,心胸狭隘,出门俱有碍,难免长戚戚。
    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篇》)这种狗苟蝇营、患得患失的鄙夫,就是长戚戚的小人典型。
    小人是物化者。《乐记》指出:“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在树立君子人格之前,人是很容易“物至而人化物”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容易导致人的物化,物化则丧心,丧失道德自律的能力,沦为物质主义、利益主义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
    君子不惧不惑不忧,小人多惧多惑多忧。《荀子》记载:“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篇》)
    抑郁症喜欢亲近小人尤其是恶人。恶没有希望和未来。贪官恶吏对未来既抱有侥幸心理又充满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或大或小或隐或显,持之以恒挥之不去,仿佛附骨之疽,噩梦多多,心灾重重时间长了,就容易患上抑郁症,抑郁严重而导致自杀,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对于罪恶分子来说,抑郁和自杀无异于天谴--天性自谴的方式,体现了天理良知的公道和正义性。注意,所谓天谴,并非有一个人格化的“天”在上面司法,而是因果报应中的恶报。
    当然,对于罪恶,不能寄望于天谴,而必须诉诸于法律的公正,这是正义政治和正常社会的基本要求。任何罪恶都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任何作恶、助恶、赞美邪恶者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儒家“义刑义杀义战”就是针对各种罪恶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