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一: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予沉 参加讨论
予沉

    作者简介:予沉,名周瑾,又名周与沉,壬子孟冬生于川南邛海,祖居青衣江畔,问学于锦水之湄、西子湖滨。四川大学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浙江大学文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好读书不求甚解,偶有得皆由本心。治学兴趣在中国道术、佛耶诸教、冥契主义。习书有年,好诗文,京昆、雅乐、影像亦略晓一二。曾为《原道》辑刊编委和儒学联合论坛网站总版主。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著有《身体思想与修行: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观照》。
    

    吹剑按:去年,我们推出“2005中国人文关键词”以后,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关注和好评,同道们也希望将此定制,每年都推出一辑,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故此,我们决定在每年岁终,择选出本年度发生的若干热点人文话题,特别邀请同道学友撰文评述,回顾去岁,以望来年。
    今年,我们择选了以下二十一个话题:电视剧《施琅大将军》(予沉),上海重写历史教科书(冼岩),鲁迅逝世70周年(石勇),孟母堂(张波),美国总统布什会见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员风波(陈勇),中韩申遗之争(谢泉峰),国学大师评选(赵晶),孔子标准像(谢泉峰),易中天(谢泉峰),李银河(石勇),赵丽华(思芬),女儿状告父亲婚外恋(石勇),教师节改期(冼岩),废除中医(东民),草根历史(谢泉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照霜),学部委员遴选(赵晶),七夕情人节(东民),于丹说《论语》(谢泉峰),大国崛起(王达三)、十博士生倡议抵制西方圣诞节(谢泉峰),汇辑曰“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由原道网(www.yuandao.com),孔子2000网(www.confucius2000.com),中国儒教网(www.zgrj.cn)联合发布。
    孔历2559年(西历2007)年1月1日
    目录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一: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上海重写历史教科书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三:鲁讯逝世七十周年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四:孟母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五:美国总统布什会见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员风波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六:中韩申遗之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七:国学大师评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八:孔子标准像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九:易中天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十:李银河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一:赵丽华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十二:女儿状告父亲婚外恋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三:教师节改期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四:草根历史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五: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六:学部委员遴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七:废除中医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八:七夕情人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九:于丹说《论语》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大国崛起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一:十博士生倡议抵制西方圣诞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一: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作者:予沉
    发布:原道网(www.yuandao.com),孔子2000网(www.confucius2000.com),中国儒教网(www.zgrj.cn)
    今年三、四月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历史连续剧《施琅大将军》,引起人们对明清易代之际那段历史的关注,也在网络和传统媒介上引发了激烈争论。由施琅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引出的相关问题讨论,成为2006上半年最引人关注的文化热点。
    该剧播出伊始,即招致一片非议。一些汉族本位论者和华夏道统论者坚持认为,施琅变节降寇、助清灭明,是汉民族之败类、逆贼,即便说有功于国家统一,也断不能改变其叛卖变节、助野蛮以奴役文明的性质。不少人更联系到满清入关以后一路屠城的历史罪行,痛斥施之罪已不止是变节、失德、不义,更是民族的千古罪人。
    与该剧策划有关的陈明,在几篇访谈中以强烈的现实关切赋予施琅及其作为以新的意义,主张把施、郑两家的私怨与大陆、台湾关系区分开,把施的私德与收复台湾的事业区分开,把康熙作为国家的代表与满汉冲突区分开,从而明确认为施不是民族败类、汉奸和卖国贼,高度肯定其在当时为着国家统一和版图完整所做的巨大贡献,并希望以此能对当前两岸问题解决之道的探寻有所启示。他不讳言自己是从中国当下现实利益出发看待历史,因为“历史是生长的,民族是建构的,文化是开放的”。
    陈明的观点遭到了严厉批评。一些论者基于夷夏大防的民族观念而强调汉民族的纯正性,对满清入主持坚决批判态度,完全否定满清政权的合法性。另有一些论者张扬道德理想主义的伦理原则,从春秋大义、绝对道德价值出发,认为立德高于立功,施虽有功于事,但有亏于德、有负于义,反对从今人视角和实用立场去消解道德价值的绝对性。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试图超越种族、版图、道德之争,或强调民主宪政优先,或主张文化理念至上,还有的持和平主义观点,反对任何武力统一的主张。随着论争的深入,蒋庆、徐友渔、秋风、高全喜等代表性人物纷纷表态,李泽厚先生也在海外接受专访,强调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才是根本,伦理价值的绝对性不容动摇,从而否定施琅、否定满清、反对诉诸武力。李先生的意见在网络上得到相当多人的认同,又掀起新一轮的论争热潮。
    被判定为是在为汉奸卖国者翻案、“唯版图论”和“实用主义”的陈明,对自己的主张充满自信,“即用见体”的理论作为其施琅论述的方法和基础得到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在后续的回应中,陈明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道德和文化至上的原教旨主义,认为前者授人以柄、危害极大,后者迂腐空谈、无济于事;对于一味强调民主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切中历史和当下的情境与需要,对问题本身有所掩蔽和混淆;至于全然反对武力的论调,如果不是真诚的迂腐,就是别有用心的掩饰。在他看来,将施琅还原于历史真实情境和社会发展脉络中,其所呈现的面貌和释放的意义应该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对其角色、事功作出的臧否也应从更为完整和丰富的评价系统出发,更多考虑到其人的身份、所处情势与可能选择。不仅把施本人的公心、公业与私德、私仇区分开来,还需对古今不同的语境有谨慎甄别和具体对待,不仅要厘清评价标准上的种族归属与政治认同、伦理价值与统一大业的轻重缓急,更要结合着当下情境与紧迫任务,对普适观念话语与国族利益较量的虚实关系有一清醒的认知。
    这次论争以施琅为焦点,把种族、道德、文化等问题都牵扯进来,不同的问题意识、价值立场,不同的理论资源、思维模式,通过施琅这块历史棱镜折射出各自的光谱,汇聚成古今中西时空交错、语境变换的复杂论争,为当今中国思想界的自我认识和反思提供了生动案例。
    来源:原道网、孔子2000网、中国儒教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