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中国化就是儒家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余东海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有学术著作:《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
    

    中国化就是儒家化
    作者:余东海
    来源:南华早报中文网(香港)
    时间:甲午年八月三十
               西历2014年9月23日
    习近平反对“去中国化”,或是针对删诗事件而发,但无意中点到了中国最大的问题。五四掀起的“去中国化”潮流,四九以后愈演愈烈,文化、政治、教育各个领域全面“反中国化”。所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名无实。
    中华是与夷狄相对的概念,代表道德文明、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儒家强调华夷之辨,原因在此。中国,应该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即中道之国,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历圣相传的中道为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因此,在政治上中华与儒家可以划等号,中华是儒家的政治寄托,儒家是中华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上,蛮夷从来不是中华的对手。匈奴无论怎样强大,只能称雄中原以北,至东汉时分裂,南匈奴内附,北匈奴西迁。五胡能够乱华,辽金能够制宋,元清能够一统,日寇能够侵华,都是之前就相当儒家化的,同时,中国政治偏离甚至违反了儒家道统,此消彼长,以致太阿倒持。
    去儒家化,是从根本上去中国化,去掉的是中国的精神,中国的灵魂,人不人鬼不鬼、家不家国不国就是必然的结果。没有灵魂的人和国家,必然越来越落后贫困。现代中国人的贫困是全方位的,物质贫困,精神贫困,政治贫困,权利贫困。少数人物质高度富有,权利集中占有,但精神上依然极度贫困,无可救药。
    去儒家化,本质是去道德化,表现是去文明化。唯物主义世界观,物质主义价值观,极权主义政治,集体主义道路,阶级斗争为纲或者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道德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都是去中国化的必然。中国人中国社会而去中国化,必然比蛮夷更蛮夷,比丛林更丛林。
    遗憾地是,不少人指马为儒,将马家文化的罪孽栽到儒家身上,将儒家视为“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云云。这种人既昧于儒家之文化真相和道德真谛,认善为恶,颠倒黑白,又不明儒家曾经缔造的中华文明的优秀。天下已无儒家之国,曾属中华文明圈的日韩新诸国还残留儒味,与反儒的马邦对比鲜明。
    儒家化程度越高就越文明,越文明就越强大,中日两国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汉唐宋是中华文明正统,日本高度尊崇;元明清是偏统,准文明,日本有所轻视,偶有骚扰,不敢太放肆。去儒家化之后,中国迅速野蛮化,内忧外患越来越深重,刺激日本野心急遽膨胀,从温温学子变成了汹汹贼寇。
    清朝灭亡和民国失败,不能归责于儒,相反,是它们尊儒不到位,不能真正落实民本原则,实践王道政治。清朝始终不能消除满族主义的一族之私,民国始终不能消除党国政治的一党之私,这才是它们败亡的根本因。若领导大仁,政治无私,很多内忧外患可预防潜消于无形,清朝或民国就不会亡。
    由于有儒家根基在,日本投降之后,又迅速崛起强大起来。这种文明的强大是靠敌视丑化和“横店功夫”抹杀不了的。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落后,奋起直追,发愤图强。图强之法,必须反道统之本,开政治之新。只有比日本更儒家,才有望赶超日本,重建中华文明新一轮的辉煌。
    我说过,香港的香,美国的美,西方的善,是中国的臭、丑和恶衬托出来的。就像一个姿色一般的女子,被丑八怪衬托得有容光了。相比“准儒国”日本,它们的光彩就会黯淡一些。中国只有重新上升为中道之国,才能重展中华文明的绝代风华,让西方黯然失色。
    或说:只有宪政才能救中国;东海曰:只有儒家才能救宪政。反掉儒家,反掉各种文化道德常识,政治社会严重反常,任何好东西都立不起来,包括宪政。只有把被打倒的儒家复兴起来,把被颠倒的乾坤恢复正常,才能为宪政追求提供相应的道德力量,为宪政建设提供正确的文化导向。
    真正的中国化,就是儒家化,道统政统学统三统并立。首先是确立仁本中道的指导思想地位;其次是制礼作乐,制定并落实新礼制,即儒家宪政;其次是实行新科举制,以儒家经典为第一学科,在此基础上学习考试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同时,形成国家办学为主、民间办学为辅的格局。
    废科举是清末改良派犯的一大错误。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有所改良,如设算学科取士,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等等,还可以在内容考试方面进一步改良之,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废除之。
    当然,好东西的追求,即需要尽心尽力,又不可超前躐等,新礼制包括新科举制的建设不是一蹴可几的。一、需要形成一个德智兼备的君子集团,作为主力军和主导力量;二、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反儒反常的社会,民主制亦无可立足,更别说礼制了,猪圈和豺狼窝里建不起任何好制度。
    儒家化需要政府和民间形成良性互动,自上而下的推动尤为重要。蒋介石先生当年在台湾倡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就是儒家化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是台湾的儒家化是有限度、不彻底的。
    但就是那样不彻底的复兴运动,在大陆也是可望不可即的。东海早就说过,习近平的指导思想特色是“立马利儒”:立马主义之本,利儒文化之用。毛氏的马主义中国化是法家化,立马用法而灭儒,由于马法同恶相济,毛氏的法家化空前成功;习近平的马主义中国化是儒家化,由于马儒原则矛盾,习近平的儒家化努力,必然遭到马家文化政治群体的围追堵截……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共高层态度不一,孔子像立天安门而复收,古诗文入新教材又被删,都与此有关。就马家立场而言,反儒思想根正苗红,有相当深厚的政治社会基础,并与特色自由派遥相呼应。习近平对传统一定的理解与温和的同情,在高层显得另类,虽然不如人意,毕竟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