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刘学智】关学思想史·小识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关学思想史·小识
    作者:刘学智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6日16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四月初十日戊戌
               耶稣2016年5月16日
    关学自张载立宗开派,迄清末殆八百余年。张载以千古造道之勇,“穷神化,一天人,立大本,斥异学”,不唯建立孟子以迄宋世“未之有也”之宏大思想体系,且以“学古力行,笃志好礼”,成为一代“关中士人宗师”。当时“关学之盛,不下洛学”,蓝田诸吕,武功苏季明,三水范巽之、张芸叟,长安李潏水,武功游师雄等,并立张载门下,接续横渠遗风。然张载殁于临潼,哲人其萎,关学衰微。诸吕、范、苏等,转入程门,唯为传道受业,少有门户之见。虽有与叔守横渠说“甚固”,然因其“再传何其寥寥”,终不逮程朱之学显达。
    而后关中沦于金、元,关学更显寂寥。时有许鲁斋衍朱子之绪,奉天杨奂、高陵杨天德,皆以朱子学交相呼应。关中学者,始由宗横渠而宗关闽濂洛,关学与程朱理学相融并立,复得振兴。元末奉元之学稍盛,萧氏维斗、同氏榘庵,“阐关、洛宗旨”,既笃程朱主敬穷理,复尚张载礼教躬行。“元儒笃实,不甚近名”,此体现于关学学人,尤为鲜明。
    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其学多衍伊、洛之绪言,探性命之奥旨。明代关中之学,“大抵源出河东、三原”。河东薛瑄之学,经关陇段容思、周小泉而传薛敬之、吕泾野,其学恪守程朱,一时称盛。而泾野集诸儒之大成而直接横渠之传,尤为独步。王恕、王承裕父子开三原之学,宗程朱以为阶梯,祖孔、颜以为标准,独摅心得,自成一家,故有关学“别派”之称。继有马谿田、韩苑洛、杨斛山、王秦关者,虽学归程朱,而亦尚横渠。谿田“得关、洛真传”,虽“论学归准于程、朱”,然执礼则诚“如横渠”。苑洛以《易》为宗,论道体乃“独取横渠”。斛山以苑洛、谿田为师,绎四子诸经百家,精研于《易》。秦关笃信好学,尚友千古,立乡约,为会讲,蓝田美俗为之复兴。嘉、隆而后,笃信程朱而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明代学术分途,自献章、守仁而始。然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姚江之学,别立宗旨,影响深远。渭南南元善为官绍兴,服膺文成,刊刻《传习录》,后持心学以归,与弟姜泉讲学湭西,不遗余力,是为关中有王学之始。心学大行之时,其流弊亦愈滋甚。关中“东冯西张”,双峙并起,力戒浮虚。少墟讲学,既宗程朱,“使关闽学晦而复明”,亦服膺“良知”,与南皋、景逸鼎足相映。阐本体工夫合一之指,严儒佛心性同异之辨,其思想“盖统程朱陆王而一之”,遂集明季关学之大成。张舜典“明德”“致曲”,“洞源达本”,一改晚明重本体轻工夫之风。
    明清鼎革,“天崩地解”,学术为天下裂。朱、陆、薛、王之辨,纷然盈庭。时有被誉为“关学后镇”的周至李二曲,本于姚江“致良知”而不悖,会通朱陆薛王而不遗。以“悔过自新”为入德之门,以“明体适用”为学问依归。其嫡传王丰川“继横渠道统,承二曲心传”,力排门户之见,合朱、王之学而一之。同时之王复斋,于二曲倡心学之时,却以“真隐高蹈”重开关学重程朱一路,“以主敬存诚为功,穷理守道为务”,其学之醇细,或谓“在二曲之上”。又有太白雪木,寄情山林,卓然一家,既以生命体验孔颜之乐,更游心于儒与释道之间,其特立独行,超然拔世。朝邑李桐阁,博大刚毅,心慕河东文清,学宗关闽濂洛。其嫡传贺清麓承继师风,以程朱为孔孟嫡传,故“惟程朱是守”;以陆王背孔孟之旨,力加辟之;承横渠宗风,重躬行实践,不失关学本色。蓝田牛蓝川缵明师说,“远接紫阳之续,近恢清麓之传”,其学与桐阁、清麓一脉相承。惜时世聚变,虽知其不可而为之,恪守诸儒之说而不变,续道统于不绝,为传统关学最后之守护者。而通经致用者,有三原刘古愚、长安柏子俊。古愚之学“导源姚江,汇通闽洛”,本于良知,归于经世,尤能穷经以致用,故“百日维新”,有“南康北刘”之誉。子俊与古愚志同而道合,讲学于关中、泾干,弘道于味经、沣西。讲理学,接西学,通经史,办实业,设“求友斋”,置“时务斋”,联络同志,以济时艰,为关学转型之旗帜。其所重刻之《关学编》,一以少墟原编之例,整合补缀,终成关学之全编。其《前序》揭关学史之演变,《后序》显“关学编”之流衍,破除门户之见,揭橥关学本源。阳明谓“关中自古多豪杰”,诚哉斯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