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陈明】国学复兴是民间自发,凤凰网应该发挥引导作用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陈明 参加讨论
陈明

    作者简介:陈明,男,西历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长沙人。西历一九八二年毕业于株洲师范学院中文系大专班;西历一九八九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西历一九九二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供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三亚学院南海书院院长。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2001年对谈录》(北京:华夏出版社二〇〇二年版),《儒者之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四川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版),《儒教与公民社会》(北京:东方出版二〇一四年版)等。西历一九九四年创办《原道》辑刊并任主编,西历二〇〇〇年开始主办“原道”网站;西历二〇〇四年主编“原道文丛”、“原道译丛”系列。西历二〇〇五年组建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任秘书长。西历二〇〇七年主持成立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任主任。西历二〇一三年起,担任弘道基金理事长。(吹剑编撰于西历二〇一四年)
    

    原标题:国学复兴是民间自发,凤凰网会有很大引导作用
    作者:陈明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四月十九日丁未
               耶稣2016年5月25日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在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现场接受凤凰网采访
    由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致敬国学:2016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于2016年5月19日在北京故宫举行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凤凰网独家对话现场嘉宾、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陈明认为斯文重建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近代以来对自己文化形成的一种新的自觉,国学应放在世界文明中来研究。
    以下是对话实录:
    凤凰网:本次活动主旨是“重建斯文:国学普及的使命与挑战”,您认为何为斯文?如何重建?怎么看待当下国学发展前景?
    陈明:斯文我们口语中间也有,但是它实际上是一个很正规、很神圣的词,斯文就是文化传统,今天我们说斯文重建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近代以来对自己的文化形成一种新的自觉,在近代救亡运动里面,火烧眉毛呼应下最先就是要摆脱那种落后挨打的窘境,所以主要是在军事、政治的层面上做努力,现在经过了百年努力,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个时候提出斯文问题也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应该的。
    但是我觉得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文化状态,一个就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传承和重建,另外一个在全球化时代,有一个全球化和全人类的视野来做这个事。
    所以我们讲国学时候也不要把它当成整个人类文明之外的东西,要把它放在整个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光波中间的一个波段里,这样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凤凰网:从全球化视野角度来看文化自觉。您觉得现在国学传播比较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明:国学复兴是一个民间自发产生的过程,它有一个民间自发的特点,比较散,甚至有点乱。所以现在由凤凰网这样的主流媒体和一些学院派在一起,我觉得是会有很大引导作用,有一个整体规划。
    除了一些场面上的事情之外,传播也要有一种内在的真正逻辑精神的力量,这俩是都需要的,缺一不可,少一方面效果都会适得其反,与我们的初衷也会相悖。
    凤凰网:克服狭隘很重要也很难。
    陈明:是,这方面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像凤凰网这样的主流媒体,还有我们这里很多学院派的学者,这是学者和媒体的责任,实际上首先也是中国的责任,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政府的一个责任。这方面政府各个部门在观念上面,在政策方面都要有一种自觉,要摆脱过去行政化官僚的惰性,应该把它上升到一种重要的“每个人”的责任来说。
    凤凰网:所以我们能看到国学传播是需要政府、学界、媒体方方面面来努力的事情。您对我们这次国学盛典活动有哪些寄语或者是建议、希望?
    陈明:我看得很多了,有的时候还比我高一辈的学者的建议和献词,但我觉得那些回答太大而化之了。要真正听学者听思想家真正的声音,而不只是把他们作为一个符号来用一用、走个过场,这个是要注意的,这是我觉得咱们凤凰媒体,无论是网站还是电视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凤凰网:媒体在传播国学过程中确实需要注意走过场的问题。
    陈明:对,只求热闹,只求官大只求名气大,这个是说实话是不好的。当然这可以理解,热闹的也不能没有,传播也有传播的逻辑,但是在一个场面、一个仪式性的活动之后,媒体应该有后边的持久的跟学界的互动,这是我的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