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林桂榛】“五行”说再考源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林桂榛 参加讨论
林桂榛

    作者简介:林桂榛,贛南興國籍客家人,曾就學於廣州、北京、武漢等及任教於杭州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問學中國經史與漢前諸子,致思禮樂(楽)刑(井刂)政與東亞文明,並自名其論爲「自由仁敩與民邦政治」。
    

    “五行”说再考源
    作者:林桂榛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01月11日16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是二月初二日壬辰
               耶稣2016年1月11日
    “五行”说的起源问题似千古之谜,笔者《“五行”说源于天道历数考》(《光明日报》2013年1月7日第13版)曾考“行”字本义、“五行”文献等,提出“五行”本是天道天行的历数概念,并解释了围绕原始天道五行说而分别注入五德、五材说的思孟五行论、邹衍五德论之来历。因版面限制,一些重要论述未及展开,兹再述若干问题。
    《尚书》“五行”说
    今人探五行说多以《尚书》4处“五行”为源:《甘誓》曰“威侮五行”,《洪范》曰“汩陈其五行”“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甘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亦见《墨子》等引,当非伪书,其“五行”即原始五行义;王引之曰威侮即烕侮,烕通蔑,烕侮即轻慢义,与后文“怠弃”相类,亦与《泰誓》“狎侮五常,荒怠弗敬”同,此五行、五常皆为天道历数概念。“三正”非后儒所谓三代各建寅丑子之时位为正月或元旦等,实汉《太平经》“天正以八月为十月故物毕成,地正以九月为十月故物毕老,人正以亥为十月故物毕死,三正竟也,物当复生”义,即黄道躔度与大气、生物三者循环拐点有时间差问题,《春秋繁露》“正者正也,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统正,其余皆正”庶几近之。《甘誓》“五行—三正”并称且同属十月制历数义,非有他义或玄奥;《洪范》“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据“其”字及句意可知此“行”仅指洪水之行,再据其四字式修辞等,则知此“五”字当为衍文。
    《洪范》后两“五行”一在刘歆、马融、班固等谓出自《洛书》的“初一曰五行”章,一在“九畴”详解章,且详解章系后出。刘节、冯友兰、傅斯年等谓《洪范》出自战国,梁启超、郭沫若、冯友兰、竺可桢、杨向奎、罗光、庞朴等又谓《洪范》后两“五行”仅普通材质义,汉唐注疏亦以普通五材解之,正与《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及帛书《易传》里孔子谈“水火金土木”五材吻合。若“初一曰五行”之“五行”系前所考天道历数含义,则其与后文所叙岁、月、日、星辰、历数的“次四曰协用五纪”有冲突,即“九畴”中“五行—五纪”两畴有重叠,故《洪范》后两“五行”当全为五材义而用字非“五材”。刘起釪谓《洪范》为商作又曰先秦书引之皆无神秘义而至汉代方大变,此或可证此篇主体不伪或不晚出,但亦证后两“五行”十分蹊跷。故笔者疑《洪范》后两“五行”尤早出的“初一曰五行”之“五行”,系由“五材”所讹,秦汉时邹衍式金木水火土五德说已泛滥成大思潮,《尚书》在传抄中发生“五材→五行”之改夺亦属可能。
    另《墨子·经下》“五行毋常胜,说在宜”、《孙子·虚实》“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多被解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毕沅校《墨子》谓说篇不出墨翟,孙诒让更疑经篇亦如是,窃亦疑说篇尤为战国起之作品,故说篇以五材之名解该“五行”。误解孙武“五行”者见杜佑《通典·兵十四》注曰“五行谓金木水火土,四时谓春夏秋冬,言五行更王、四时迭用”。然《墨子》《孙子》该“五行”实与阴阳、四时、八正、九解等概念同类,皆言天之行时行气,并非思孟式五德天论或邹衍式五材天论。
    “天干地支”说
    “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桡之所制也。”古书多言黄帝时代隶首作算数,大桡作甲子,容成综合日月星占律吕甲子算数诸术“著调历”。华夏祖神号“炎黄”(兄弟俩)非源于中土黄、南地炎,而源于太阳崇拜下的日黄、日炎印象。《管子》“道之在天者日也”,《论衡》“日,火也,在天为日,在地为火”,《白虎通》“其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春秋繁露》“帝号必存五,帝代首天之色,号至五而反……轩辕直首天黄号,故曰黄帝云”且苏舆注曰“黄者首天之色,帝者首天之号”,此可见炎黄之号与太阳崇拜、五行历数的关系。黄帝历法是简便可行的五行太阳历且沿用至夏,周秦汉唐皆谓夏历得“天正”且周秦祭祀田猎等大事仍用夏历。
    今有学者言天干来自黄帝时十月制太阳历,如陈久金、孙新周、何新、田合禄、王先胜等,甚是。唐王冰注《内经》曰“天分五气……五气分流,散支于十干”,宋《玉海》曰“五常之形气出于律历之数”,宋《天原发微》曰“十干者,五行有阴阳也”,又曰“五即十干,六即十二支”,明《庄子通义》曰“六极只是十二支,五常只是十干”。郭沫若、范文澜、齐思和等皆谓十、五常数源于单、双手之指数,刘师培、章太炎谓人类最初“只知五数”,甚是。康有为“数以十为止,外国亦然”,《左传》“日之数十”“天有十日”,《大戴礼》《家语》《淮南子》《说文》等“日数十”,《内经》“天有十日”“夫阴阳者数之可十”,《逸周书》“数起于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太平经》“十者数之终也,故物至十月而反初”,《春秋繁露》“天之大数必有十旬,旬,天地之数,十而毕举……十而毕成”“天之大数,毕于十旬……十如更始,民世世传之,而不知省其所起,知省其所起,则见天数之所始”,《说文》“旬,徧也,十日为旬”。金文旬字乃日行一圈之象,十日轮巡即十干轮回,古人十日轮出神话本此。李奇注《汉书》“合于十日,从甲至癸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日,从甲至癸也”,许慎注《淮南子》“十,从甲至癸也”,王肃注《家语》“日数十,从甲至癸也”,《左传》“日之数十”杜注“甲至癸”,《左传》“岁时日月星辰”孔疏“日谓十日,从甲至癸也”,《周礼》“挟日”郑注“从甲至甲(一作癸)谓之挟日,凡十日”,此十日即十干之意。
    《史记正义》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释《律书》“十母十二子”。子——亥十二地支或源自一天干三十六日除三得十二日,彝族旧历法即以十二日三分十月制之每月三十六日。冯时《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曰商代不以十二地支命名一昼夜之十二时辰,但亦肯定商代已以十二地支单独纪日;干支组合纪日、年不纪月及古人称“支干善日”是支字在前,此可证十二地支源自一干内十二日乘三。王充、班固等谓十二地支源于辰数十二,此辰数非指时钟或朔望月而指黄道星次,汉蔡邕等及今陈久金等又谓十二地支源于朔望月十二,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有月数、辰数二说且后说甚详。《论衡》所始记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或源自岁星(木星)一周天十二年之星占术,或黄道十二星次之星占术。
    “三纲五常”说
    伦理性“三纲五常”亦源于天道历数,如同三纲五纪、三纲四支、三统五行、三统五端、天纲、斗纲等初义。五常本五行,三纲即三辰,辰是有时间坐标意义之星。《太玄经》“三纲得于中极”,《内经》“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文子》“神农、黄帝核领天下,纪纲四时,和调阴阳”,《越绝书》“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春秋繁露》“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汉书》“斗,天之三辰,纲纪星也”“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日月初缠,星之纪也”,《内经》“夫五运阴阳者……万物之纲纪”等,皆言星运及气行。
    “三纲五常”最初是由天道领域的历数概念引入人道领域并赋予伦理或德性内涵后成人间德数或伦次,此正如思孟派引仁义礼智圣(诚)五德说入天道五行说以建构天人伦理贯通、德性贯通的“新五行”说(此新五行说是天道化、伦理化的五德义),又如后孟子的邹衍之流以五材生克之德入天道五行说以阐天道主运、更息而张“五德终始”说,此皆是鸠占鹊巢而“五行”含义日益被附增且其本义渐湮的思想学说史之典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