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文庙,见证祭孔的今时与往日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城市快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庙建筑
    天津最早的“地标”,牌楼建筑颇具特色
    站在今天的文庙,能够看到500多年前它初建时的样子。而今天的文庙,在几百年间,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人工维修,如一位饱经沧桑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在天津市档案馆提供的几张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庙历史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庙牌坊和建筑群。天津文庙的意义不仅在文化传承方面,也体现在它的建筑特色和内涵上。文庙是天津最早的“地标”,也是地势最高的地区之一。
    照片中的文庙,是经历了明、清两代和民国期间多次修缮、增建后的样子。其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
    天津文庙的建筑特色中,牌楼是其中一部分。老话说,不认识东门里大街两座过街牌楼的就不是天津人。天津文庙的过街牌楼始建于明代,后经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民国年间重修,造型为二柱三楼庑殿顶,在两根高大的木柱上,通过3层横额和雕龙华板,由一攒攒制作精巧的斗拱,支撑着3座“五脊六兽”的四阿瓦顶,是天津地区仅存的木结构过街牌楼,也是我国现存牌楼中的珍品。
    除了过街牌楼,文庙内还有五座牌楼,计府、县庙两座,棂星门、礼门、义路三座。对照照片中牌楼当初的模样,如今的文庙牌楼“修旧如旧”地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如同过街牌楼上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牌匾一样,天地者为空间,古今者为时间,这样文化与建筑相统一的哲学思想就留存在天津的文庙牌楼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
    曾举行盛大祭孔典礼
    祭孔,是文庙的功能之一。旧时天津每年有三件大事:三月天后宫皇会、四月城隍庙鬼会和春秋季文庙祭孔。而文庙的祭孔典礼,因为事关文教,因此也就最为庄严隆重。
    在天津,按照旧时的规定,对于孔子,每年农历春秋各举行一次祭典。农历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这时所有的学校都要放假,要集体向孔子行礼,还要吃一顿捞面,聊表纪念“孔诞”之意。
    在“五四运动”中,祭孔活动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受到战乱的伤害,人们需要心灵的慰藉,祭孔活动又恢复起来,于是,那段时期,天津历史上出现了几次重要的祭孔活动。
    据学者章用秀记述:天津最盛大的一次祭孔活动是1934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举行的祀孔典礼。“此在天津为恢复祀孔后之第一次,故省府及各界均郑重其事,典礼亦极为隆重。”上午9时,各机关、团体、学校及军警各界,纷至东门内文庙,省府方面事先颁发入门证,凭证入场。所有参与祭祀的公务人员,全部着藏青色制服,其前为主席台,台下为参与祭典的各界人员,入门设签到处,大门内外,由警队分别警卫。首先由当时的省主席于学忠报告纪念孔子的意义,之后,依次由张伯苓、魏鉴、王韬演说。于学忠称:“尊崇孔子,不仅在形式,须要了解孔子的精神,遵从孔子的遗训,希望来此举行纪念的,都能注意到实际的尊崇。”教育家张伯苓说:“有人以为孔氏之学说,未必合于现代,实则孔氏学说中,合于中国现代之病症者甚多,果能对症下药,必能沉疴立起。”
    在采写本文的过程中,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提供给本报一张1936年天津市政府在文庙举行春季祭孔仪式的照片。从照片上看,祭孔仪式前现场已摆好祭品。而当时的《益世报》则对这场祭孔活动进行了报道,据记载,这次的祭孔活动,主祭官是市长萧振瀛。“于上午九时许,即到孔庙”,后“由各学校当局率领中小学生陆续往祭”。那时,祭孔是天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所以,典礼的程序也很复杂,据说共包括33个步骤。祭孔时除了供祭品外,还要奉献歌颂孔子的乐舞。1937年春,天津文庙举行了抗战前的最后一次祭孔活动,府庙由天津市长张自忠将军主祭,县庙则由天津县长陈诵洛主祭。
    汉服祭孔典礼
    于今年首次举行
    多年后,祭孔活动再次在天津文庙出现。2010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祭孔大典暨乐舞仪礼活动”在文庙举行,这次祭孔大典是2004年举行的首次祭孔大典的继续。祭孔礼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参加祭孔的人员达120人之多,场面宏大,典雅庄重。今年的9月28日,天津文庙举行了首次汉服祭孔大典。如今,天津文庙博物馆计划把每年的春季祭孔作为地方政府的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专题品牌,把传统儒学文化推广到百姓身边。
    礼是严整的次序,乐是完美的和谐!在孔子诞辰2500多年后,文庙的祭孔典礼依然在当代隆重地举行并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礼。在现代科技主宰的当下生活中,时代虽然在变,但祭孔却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根植在人们心中。对此,学者蒙培元评述,祭孔大典可以让人们回味孔子,传承儒家文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主张与思想对现在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祭孔通过一种祭祀的形式把文化价值展现出来,让公众通过礼仪的形式重温传统文化的价值,提醒公众不要忘记了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