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文庙 文庙,原叫孔庙。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西汉时起,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则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并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诏命天下郡、国设学,县设校,乡设庠,聚设序,并配相应学官。学与校的学习场所叫学宫,后世统称学校。明帝永平二年(59),诏令各地建孔子庙。唐代起,学宫都设在孔庙内,孔庙即学宫。二者合而为一。 民国版《醴陵县志·教育志》记:“渌江书院……为宋、元、明学宫故址”,“元大德十年(1306),重修儒家(学宫)”,说明宋、元时,醴陵孔庙建在青云山梯云阁下,庙旁建教谕、训导二署和明伦堂(讲堂)、书斋。县学的生员,须经县考、府考和叫道考的入学考试(又叫院试或童试),取录后,由学官带领到孔庙拜祭孔子后,正式成为学官弟子。 明代,称孔庙为文庙,关帝庙为武庙。 清乾隆八年(1743),知县段一骙将文庙由青云山下迁建于何家码头今址。文庙与学宫分设。乾隆十八年,在青云山下学宫故址建渌江书院,不再叫学宫。 清同治十二年-光绪四年(1873-1878),改扩建后的文庙,占地250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正面大成门并列5门,门前台基宽约3.5米。进大成门过前厅为庭院,经庭院登石级达大成殿。大成殿面408.5平方米,地势高于前厅1.2米,为重檐歇山式顶,檐角高翘,盖琉璃瓦。四周回廊宽约3.5米,立10根石柱,柱基复盆方形。殿内祀至圣先师孔子,两侧配祀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和12位先贤。正殿东西两庑,分别祀先贤、先儒各30余人,并设礼乐器库所。大成殿后建崇圣祠,祀孔子先世五代神位,配祀几位先贤、先儒。大成门内前厅左右夹室设名宦、乡贤、忠义、节孝4祠。文庙左建教谕署,右建明伦堂。文庙前广场,面积约6000平方米,历为体育活动场地和集会场所。毛泽东来醴陵考察农民运动时,在文庙坪出席工农群众大会并讲话。 民国时,文庙常被国民党军队或醴陵地方武装占驻。 1949年8月起,文庙先后由县大队、县人民武装部使用。1972年,武装部拆除大成门和崇圣祠,修建办公楼和宿舍。1982年,大成殿被列为醴陵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后,前坪与崇圣祠后又陆续建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