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与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8-01-21 13届中国孔庙保护协会论文 佚名 参加讨论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它以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丰富的地下文物和雄伟的地上古建筑享誉世界,成为中外游人心驰神往的游览胜地。
    曲阜文物古迹的精华是儒家纪念建筑和鲁国遗迹。儒家纪念建筑主要是孔庙、孔府和孔林。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公元前475年,占地14万多平方米,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其面积之广大,气魂之宏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孔府本称衍圣公府,是孔子长孙居住的府第和衙署,是我国著名的官衙宅第合一的建筑群,内藏的30万余件明清孔府档案是全国保存时间最久、最完整的家族档案,孔子长孙保有世袭罔替的封号,传世七十余代约两千多年,孔府的建筑规模奠定于明代中期,现占地9万多平方米,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是对外活动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园、花厅,是家族生活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物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制度的烙印。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久的家族墓地,占地200万平方米,参天古木之中,石仪成群,碑碣如林。1994年孔庙、孔林及孔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旅游开放,孔子的儒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得以向世界各国游客展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09年,“三孔”等文物景区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亿元,“三孔”景区荣获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但与此同时,因游客猛增而导致“旅游超载”以及过度旅游开发,也成为世界遗产地面临的难题。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共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保护好这些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让其代代相传,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经济要发展,遗产要保护,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这一对矛盾,是目前各个遗产地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遗产公约指出,可对世界遗产进行展示,但不允许擅自进行改造,必须保护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位于罗马古城中心的祖国祭坛,是一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宏伟建筑,是意大利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外国元首访意时敬献花圈的地方。但紧靠其白色大理石基座的左侧,却兀立着一簇暗红色的古罗马时期的残墙。国家最神圣的建筑与败垣为伴,足见意大利对文物“整体保护”赋予了何等崇高的地位。因此,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反对任意改动遗产本身及相关环境,反对添加不和谐的新建筑物和滥建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遗产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和美观还要求科学控制各遗产地的旅游容量,反对超容量开发。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二、逐步实行全国性的有效的统一协调管理。
        我国的世界遗产地是在国家的指导下,依托地方区域且以地方为主而建立,所以管理体制也是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和状况而设。以地方各自为政为主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在实践中花费代价获取的经验与教训、有益的信息等难以沟通互享,发展中的一些通病却在各地共演或不断重演。在保护机构设置上,我国目前采取地方管理的方式,一些地方部门出于对当地经济利益的考虑,使世界遗产保护受到干扰。在许多国家,世界遗产由国家统一管理,例如,加拿大专门设有遗产部。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没有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难以实现有效的保护。我国也应建立国家遗产管理机构,直接管理国家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自然文化遗产,实现真正有效的保护。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对国家遗产进行立法保护。
    三、合理开发,适度利用,整体保护管理。
        保护是宗旨,是利用的前提。首先在对“三孔”区域资源开发时要算大账,特别要算环境账,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要利用好资源,遵循“保护是前提,发展促保护”的工作思路,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1、对“历史中心区”的宏观保护。曲阜三孔地处曲阜明代故城内,其明故城又处于曲阜鲁国故城内。三孔应该说是处于整个曲阜城的中心区域。对于三孔的保护,我们首先着重于对大到曲阜鲁国故城的保护入手。曲阜鲁国故城是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0多平方公里,地上保存着蜿蜒起伏的城墙,地下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迹,故城建筑布局符合《周礼》“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筑城规划,是我国著名的先秦古城之一。汉代鲁故城面积缩小,但仍继续沿用至唐代。宋代因金兵入侵而荒废。明代时候,利用鲁故城的西南角,以孔庙为中心建新县城,即为现在的明故城。所以从地理空间上看,鲁故城、明故城和三孔世界遗产地在鲁故城范围内是局部叠加的。对以三孔为“历史中心区”的宏观保护,必须保持鲁故城的原有格局和风貌,不准以任何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破坏。区内所有建筑物的外部结构管理权属于国家。房产开发商、居民和商店经营者,只能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和内部的使用权,而不拥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对房屋外部结构做任何性质的维修,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和获得批准的方案进行,不能自作主张。超过一百年以上的建筑物,其内部装修改造亦须经过政府批准。“历史中心区”内一切具有考古价值的历史遗存物——房基、残墙、断柱、洞穴、树木等等,必须原地保存,未经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批准,禁止任何形式的拆除、移动、修改或修复。
    2、进行分区管理。具体来说,一是只供管理、维护需要的管理区,不对游人开放;二是允许游客游览的旅游区;三是用以建造厕所、餐馆、游客中心等设施的便利区,特别是在文化自然遗产地,便利区应该和其它两区明确分开。以保护为前提,按功能分区的原则对世界遗产进行分区保护利用,可以达到双赢目标。也就是说,以对遗产保护区内高质量的保护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带动区外周边经济发展,这样,区内讲求精神文化效益,区外以经济效益为主,就可以达到一种良性的循环。
    为更好地保护国家遗产地三孔,2007年,我市抓住“十一五”时期国家支持国家遗产地进行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项目立项申请及相关工作,并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2009年8月,我市孔庙及孔府和孔林保护项目被正式列入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计划投资259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78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816万元。根据规划,三孔遗产地保护项目将主要进行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展览及信息咨询服务设施建设。其中,基础设施方面将对三孔看护管理用房进行改扩建,并对部分供排水管线、供电线路、厕所等进行改造和新建;环境整治方面将改造1.4万平方米道路,整治4400米河道、绿化美化近2万平方米景区,保护1.7万株古树,整修8500米围墙。另外,三孔景区还将新上一批景区导引设施和信息咨询系统。
        四、加强世界遗产地间的沟通交流
        在遗产地统一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采取组建世界遗产地保护协会等多种合作形成,增强各遗产地相互间的联系;或进行相互管理经验交流,或互遣管理人员考察和学习,实现遗产地信息互享,共同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同时,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开展世界遗产资源的普及宣传,让更多的公众在认知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加入参与者的行列。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的力量,尤其是通过学术界、舆论界与企业界,开展对遗产资源的基础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制止过度开发利用行为,锤炼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保护人才队伍,以适应日益复杂和艰巨的保护和管理重任,拓宽各世界遗产地管理人员的视野,不断提升管理档次,实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飞跃。
    五、扩大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
        到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地游览,与到普通公园或游乐园截然不同,其目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览审美等精神文化活动。据统计,国外来华旅游者对中国民俗感兴趣的占29%,对中国文物感兴趣的占39%,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文物旅游”,渴望在名胜古迹之中,领略中华文明、丰富历史知识,陶冶文化素质、追索先人足迹,学习传统技艺、满足专业渴求,在历史文化的风雨烟尘中,感受五千年文化的万般情致。所有这些都对我国的文物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法国“文化遗产日”的历史和活动,值得借鉴之处颇多。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是最早提出、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和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度。世界上第一部遗产保护法——《保护历史古迹法》1913年在法国颁布。1977年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1.3万民众参观爱丽舍宫。1984年法国正式设立“文化遗产日”,并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日为“文化遗产日”。从1992年开始,“文化遗产日”活动时间延长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文化遗产日”活动大大提高了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法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着巴黎凯旋门、卢浮宫等112处“民族古迹”和4万余处“纪念建筑”,此外,未列入保护行列的全国各地40余万处“地方宝藏”均妥善得到相关部门和民间协会、民间人士的有效保护。这种对遗产的保护和对文化的崇尚行动彰显了法国民众的文化品位,提升了国家文化的品牌效应,特别是对促进法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法国,去年接待了7800万外国游客,其中中国游客60多万人,当年的旅游收入达350亿欧元,继续蝉联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称号。文化遗产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法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以及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我们今后的遗产保护和宣传过程中,有必要更多地引入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为旅游业从业人员启动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计划也同样重要,除了要让那些进入世界遗产地旅游的人了解拥有世界遗产的好处外,也应该灌输在世界遗产景点内旅游的相关注意事项。开展对各遗产地乃至整个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研究,组织编纂出版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的专著。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责任,而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的青少年手中,他们是未来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对保护世界遗产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曲阜市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尝试,利用每年的节假日,经常举办一些针对青少年遗产知识教育的活动,并在旅游高峰期动员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景区内进行服务等。
    近年来,曲阜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良性发展,文物旅游业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丁胜涛 马宏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