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昆明呈贡三台山文庙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找平衡

http://www.newdu.com 2018-01-21 昆明信息港 佚名 参加讨论

    
    
    2012年7月27日,位列昆明十大公共文化重点项目之首的文庙恢复性修建工程启动仪式举行,有着“云南第一座文庙”之称的昆明文庙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重生。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呈贡的文庙成立了孔子书院,携手高校,弘扬传统文化,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让曾经褪色的地标又成为新的亮点。
    呈贡,地域不大,4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足云南总面积的百分之一;
    呈贡,人口不多,经过2800多年的发展,中心区域人口到现在也仅有17万多。
    但是,这里从不缺少历史和文化。三万年前,“昆明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三世纪,楚国大将庄硚就在这里建立盛极一时的古滇国;1383年(明洪武十六年),三台山上有了文庙,经过数百年的岁月积淀,从此就有了呈贡人尊儒重道、奋勉好学的天性和“人始知读书,乃知奋勉”的传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暑期来到,一阵阵清脆稚嫩的读书声从呈贡文庙教室中传来。
    现在的三台山呈贡文庙,下马石碑威严尚存,庙内安放的“孔子书院”牌匾依然显得格外醒目。
    “我们在文庙成立孔子书院,是为了更好地依托这个平台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将文庙打造成传统文化交流的论坛、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坛和传统尊孔祭孔的祭坛。”呈贡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峰越认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修葺一新的呈贡文庙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文化昆明建设提供更多注脚。
    修缮 文庙书院相融合
    沿着通往三台山的山路蜿蜒而上,阳光下,走在清寂的路上,耳边只有风的声音。透过路旁绿茵茂密的梧桐树,一片青烟扑鼻而来,香火的气味瞬时让人心情平静。转过几道弯,就到了呈贡文庙。
    走进文庙,最先看到的就是泮池,这是一座半圆形的水池。据传,古时文庙的泮池平时都是封闭的,不能随便跨过,只能从两边绕行。泮池后面是棂星门,这座四柱三楼的牌楼是文庙里面的正门。棂星又叫天镇星,传说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灵,从棂星门下走过,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此外,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还有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
    “呈贡文庙在600多年的历史中,曾三易其址,并于1579年迁建于现址,可谓屡毁屡修,屡修屡兴。”周峰越介绍,呈贡区在2010年初成立了“文庙修缮暨孔子书院建设工作小组”,正式启动文庙新修缮工作,并成立现在的“孔子书院”。
    如今,文庙东侧的院子里开办起了暑假国学免费培训班,屋内摆放着三层楼高的木头书架,需要借用梯子才能拿到上面的书籍。书架上放满了《论语》、《大学》、《资治通鉴》等上千册古文书籍,身着汉服的学生津津有味地诵读着四书五经,让人深切感受到文庙国学教育之风。“呈贡文庙历史悠久,也是呈贡民众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我们利用财政拨款200多万元为呈贡文庙做主体修缮,民间人士又捐赠了孔子像和庙内相关配套物品,才使得整个文庙焕然一新。”周峰越说。
    传承 文保教育两不误
    始建于明朝的呈贡文庙,是三台山最古老的建筑。呈贡文庙原址在伽宗城(今古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弘治五年(1492年)迁建县城北门街,万历四十三年(1515)迁建于现址,屡经损毁,经清代历次重修和增建,现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文庙是明清时期呈贡各级官员、老百姓祭祀崇奉孔子的殿宇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呈贡区的重要历史文化标志。
    关于呈贡文庙的记忆,除了祭拜祈愿和庙外真假难辨的文物市场,还有著名的“国立”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曾于抗战时期迁设于此。
    建起孔子书院后,文庙不仅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将成为呈贡面向社会的大众文化传播基地。对于既要做好文物保护,又要发挥教育作用的双重责任,周峰越认为并不冲突,“呈贡文庙需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开发,尤其是要加强与驻呈各高校的携手合作,共同开展文化传播宣传教育。”
    从2010年成立至今,孔子书院已经成功举办了孔子像揭彩典礼,云南民族大学72名学子代表庄严诵读《论语》;孔子书院还以“弘扬国学精粹、传承儒家文化”为主题,在文庙举行首届“孔府成人礼”暨“三月三庙会”,为16位学子举行了“感恩成人仪式”;今年6月,新知集团还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图书和书架给孔子书院。此外,孔子书院还在这个暑假积极筹办免费国学培训班,培训项目包括传统经典诵读、书法艺术等。
    呈贡:盛产水稻的坝子
    “呈贡”系彝语“扯过”、“柴谷”的谐音,彝语“扯、柴”为稻谷,“过、谷”为海湾、坝子,意为“盛产水稻的海湾坝子”。这里世为“姕莫强宗部蛮”所居,为古滇国重要组成。距今2800年的西周昭穆时期,今呈贡县小古城天子庙一带已建有奴隶制地方候王城邦。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郡辖二十四县之谷昌县中有城(镇)名“呈贡”,在今古城之地。
    而民间关于“呈贡”的由来则有一趣谈:传说大理国时,有高僧宝珠和尚到鄯阐城(今昆明)讲经,从大理带来雪梨树苗,经过与呈贡优良梨种嫁接,成为名果。吃果不忘栽树人,这梨就叫“宝珠梨”以纪念高僧。由于品优质佳,曾经作为贡品,远赴京都,宝珠梨的产地也因此而得名“呈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