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陈方:学生“被测智商”,荒唐又粗暴!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从“绿领巾”到“红校服”,众多涉嫌教育歧视的话题还未落定,“差生被逼测智商”的荒唐事近日又在无锡发生。据报道,最近无锡市测智商的中小学生明显增多,原因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班级成绩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如果学生智商显示较低,老师可以向上申请,该生成绩不再计入班级成绩和考核。
    孩子学习跟不上,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智商问题”,这样的执教理念是不是也是一种“懒政”呢?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智力低、智商差,是“天生”的,和后天的教育没有关系——在这样的逻辑下,孩子成绩不好就与教师工作实现了“脱离”。以此逻辑来执教的老师,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素养,受到家长的指责和舆论的批评并不冤枉。
    然而如果细究一下“差生被逼测智商”的“生态链条”,我们就会发现,老师并不处于这个“生态链条”的最顶端。从一定程度上说,老师也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在这个“生态链条”上,制约老师的是考核机制,而目前实行的绩效考核中,班级成绩和老师的工资是挂钩的,一些学生成绩不好势必会拖班级成绩的后腿进而影响老师的工资。
    从常理上讲,学生学习不好,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提高,为什么会逼着学生去测智商呢?因为,一旦孩子的智商显示为比较低,老师就可以向“上面”打申请,其成绩可以不计入班级成绩和考核。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有“上面”的默许,老师才敢于要求学生去测智商。如果说要求学生测智商的老师是在行“恶”的话,那“上面”的默许和蛊惑是更大的恶。可以说,老师们简单粗暴的执教理念,很大程度上是被考核机制的“恶”左右的。在这种“恶”的考核机制中,学生智商的高低成了老师待遇高低的“赢利工具”,这实在有些荒诞。
    值得庆幸的是,无锡教育部门已经叫停这一做法,对违规的学校和老师将采取“一票否决”的严厉制裁。“要求差生被测智商”表面上被控制住了,但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测智商”的深层次毒素并未剔除。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决定了现实中教育体制依旧弥漫着“选拔性思维”。这种选拔性思维从小学就开始了,成绩好的小学生可以上好初中,成绩好的初中生可以上好高中。很多小学是不允许老师给学生成绩排名的,但各种拐弯抹角的“测智商”早已代替了成绩排名。
    由此可见,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选拔性思维以及对老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即便叫停了“对学生测智商”,没准哪一天又会冒出“对家长测智商”。在错误的机制与不健康教育思维的指导下,多么荒唐的事都有可能会发生。
    陈方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