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孔令绍:孔庙 代代相传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山东曲阜【孔 庙】
    孙子是在学习《论语》的快乐中成长的。每当看见他那天真和执着的表情,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星期天一大早,他跑进我的房间,忽闪着大眼睛说:“爷爷,您说过好几次了,要带我去孔庙玩儿,咱们今天去吧。”眼里闪烁着期盼之光。我一把抱起他,说:“哦,爷爷今天就带你拜拜咱老祖宗去。”
    曲阜城不大,我们祖孙俩一会儿就来到了明故城边。神道笔直而宽畅,两侧古柏参天,蓊蓊郁郁,晨霭中呈露出城门高大的轮廓。孙子一路在前跑着,看着他的稚气与可爱,不禁想起小时候与我的爷爷一起来祭拜孔庙的事。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该上小学了。一天早上,爷爷对我说:“你要上学了,咱们先去祭拜孔庙。”
    那个初夏的早晨还带着一丝凉意。那时我们家在离城十几里以外的农村,也像今天一样,我在前边跑,爷爷跟在后头,一前一后,不知不觉来到了神道。
    那时,神道还不是石板路,周围杂草丛生,却显得生机盎然。古城墙高耸挺拔,像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苍老而威严。我指着城门上的四个字问:“爷爷,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万仞宫墙。”随后,爷爷又说:“这四个字,可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一仞等于八尺,说明孔夫子的思想深着呢。”
    爷爷小时候上过私塾,在村里算个文化人。爷爷的爷爷是御批的七品执事官,曾司孔庙祭祀,因而爷爷可没少跟着逛孔庙。我小时候,凡不懂的事都问爷爷。爷爷的回答,我并不能全都明白。带着那些疑问,我思索着,走过了半个世纪。
    走近第一道牌坊,爷爷告诉我,“金声玉振”是指乐曲,孔子的思想就是一首乐曲。接着,他解释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按咱老百姓的理解,“仁”的本意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一个人做事,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但两个人以上,就得协调好关系。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都能以“仁”相待,这不就是“和”吗?“和”就是“包容”。从爷爷这个传授出发,我后来一直认为,孔子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则教给咱怎么做人,再则教咱怎么把人做得更好。他创立儒家学说,世上从此有了做人的原则;他呼唤人性升华,让人在关爱自己的同时,还要关爱他人。
    站在“金声玉振”坊前,一眼望去,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大成门,直至大成殿,气势恢弘,深不可测,那种通透感让人惬意。爷爷自语道,物为人为者,人如其物也。孔子心胸坦荡,为人通透,与其处事,让人明白、放心。
    我们一路走着,爷爷还一边指指点点,那是侧坊,那是腰门……我心里赞叹着孔庙的雄伟和壮观。
    “中,中庸之道也。是说做事既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到位。这是孔子的处事之道。”爷爷指着大中门说,过去,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可是那三个都没延续下来,唯有咱中国维系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就是因为中国接受了孔子思想。这个“中庸之道”啊,它像黄河、像长江,滋润着咱中国人的心,化解了人们多少怨气和矛盾,减少了多少麻烦和灾难?
    进了大成门,来到杏坛前。这里,绿树掩映,杏花簇拥,传说是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一棵高大苍劲的桧柏吸引了我,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先师手植桧”。再往四周一看,一棵棵桧柏枝繁叶茂,我一直以为,这些桧柏就是“先师手植桧”繁衍的后代。
    大成殿前,人们比肩接踵。我心里犯着嘀咕,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来拜孔子?
    多少年后,对当年的许多疑问,终于渐渐明白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华文明先于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跃入世界文明,它又以东方文明的包容和大度,与西方文明一起,创造出人类文明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孔子也由此被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今天,人类已进入新的世纪。这个似乎已经现代化了的时代,它展现给人们的图景五彩斑斓,也把种种困惑和危机推到人类面前。
    早在1988年,七十五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在巴黎发出联合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中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与孔子的“和”文化有着直接的文脉传承。
    我想,这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及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祭拜孔子、尊崇孔子的原因吧!
    从跟着爷爷第一次来孔庙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五十年来,孔庙历经风雨。十年“文革”时,无数红卫兵冲进孔庙,造成巨大的破坏性损失。两千多年来,不知发生过多少天灾和人祸。然而,摧毁的只是孔庙的建筑和文物;风雨过后,又都得以重建和恢复,传统文化并没有被泯灭。只要文化支柱还在,我们的民族就会重新繁荣。
    孙子高兴地玩儿着闹着,我们来到了诗礼堂。我告诉他,这里是孔子教给子孙习诗学礼的地方。礼,就是规矩,就是法则,只有人们都中规中矩,社会才能有秩序。孙子睁大眼看着,一如当年的我。
    孙子拉着我的手寸步不离,就像当初我拉着爷爷的手一样。圣迹殿里,他饶有兴致地听着一个又一个有趣儿的故事。突然,他指着一通石碑问:“爷爷,那是什么?”“那是米芾碑”,我随即念了起来:“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亦无孔子……”孙子不解地问:“爷爷,不对不对,怎么没有孔子,孔子不就在上面吗?”
    从“金声玉振”,到“大哉孔子”——孔庙自始至终,构成了一幅孔子思想的绚丽画卷。
    孙子依偎着我,说:“将来,我有了孙子,也带他来看孔庙。”
    (孔令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曲阜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庙·年谱
    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前478年)
    始建孔庙。
    东魏兴和元年(539年)
    “雕塑圣容,旁立十子”,为孔庙有塑像之始。
    宋天禧二年(1018年)
    扩大旧制,增广殿堂廊庑316间。
    清雍正二年(1724年)
    孔庙毁于雷火,清世宗胤禛亲到太庙祭孔,调集12府、州、县令督修,耗时6年。
    现在的孔庙的规模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庙·诗歌
    游孔庙
    郭沫若
    当年辙迹苦牺惶,庙貌千秋更有光。
    志学敏求能不厌,因材施教实多方。
    诗书礼乐精华在,思孟颜曾俎豆旁。
    今日自然时代异,斯民怀念胜前王。
      庙·典故
    万仞宫墙 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御笔,典故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可与孔子并论,子贡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夫子比。他说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夫子的墙有数仞之高。后人为了形容孔子的学问高深,从夫子之墙数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称孔子学问有“万仞”。
    庙·今日
    孔庙(本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来此瞻仰祭拜。1994年12月,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起,曲阜孔庙公祭孔子,以后每年举行一次祭孔大典。2008年7月22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山东曲阜进行传递,孔庙大成殿月台为起点。
    孔令绍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