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司马剑:堪忧的岂止春联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最近媒体报道,中国春联文化前景堪忧,孩童不知春联可手书。说的是广东湛江有关部门近日举行“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众多书法家现场挥毫,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围观的小孩疑惑:“咱家门口贴的春联都是印刷的啊,手写的行吗?”
    孩子们的这种疑惑,给人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不仅中国春联文化,其他文化的影响力也程度不同地在弱化。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说,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是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过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宋代开始盛行。春联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以喜庆寓意为主。
    春联当然是一种文化。可在春联上没文化,也不是自今日始。有一个古笑话是,要过年了,一人用了一个老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他觉得老套了些,而且少了祝福父母的内容,于是,他把上下联上各改了一个字,上联是“天增岁月娘增寿”,下联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这显然是编笑话人对无视春联文化人的调侃。而现代,有几人重视或在乎春联文化呢?年头节下,你只要稍稍留心,就会注意到一些人家或一些单位,虽然贴了对联,但那只是一种过场和形式,上下联颠倒,内容的荒唐和言不及意,几乎触目皆是。难怪学者对手写春联濒临退出历史舞台深感遗憾了。
    其实,堪忧的岂止春联文化。不仅仅是孩子,就是我们这些成人,应该好好补一补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
    司马剑    青海新闻网-西海都市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