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汪代华:“尊师重教”切莫被功利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面对这个专为老师设立的节日,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对它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日前,就有一位高中老师在其博客中发帖表示:临近教师节,却对自己的职业丝毫没有了荣誉感。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节现在已变成了送礼节。(9月9日《 成都商报》)
    作为教师自己的节日,这位老师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可是自称一普通教师的“四眼先生”,却感到“心凉”和苦恼,他觉得“收的不是礼是鄙视”。他认为:“教师节本来是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如今家长们却讨论如何送礼,以及不送礼后的差别对待,事实上都表现出了对老师的鄙夷。教师节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反而提醒着老师们社会对他们鄙夷态度”。这位教师的“苦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实情。
    在曾经的物质贫乏时代,师生关系融洽,风气很好。那时虽没有“教师节”,但尊师重教的氛围非常浓厚。自从市场经济后,尊师重教的好传统渐渐地淡化,或沾上了“铜臭味”。由于少数老师受“一切向钱看”潮流影响,拼命开办补习班收费赚钱,无形中向学生、家长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再加上应试教育的背景,一切以分数说话,一些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照顾”,从而被迫“尊敬”老师。给老师送礼都是希望得到“关注”子女,于是形成了送礼风气,而且还呈现了攀比风。其实很多家长也并非出自内心的情愿,而是一种很不情愿,又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尤其是在如今独生子女特多的家庭,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成绩,将来能考上个好大学。都担心“不进贡好老师,自己的孩子就会吃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如同患者动手术或住院给医生送“红包”一样,是种“送礼心态”。许多老师本来不希望学生家长送礼,但“别人都收,我不收反而惹人怪”。送礼成了一种风气,收礼也是顺其自然。给老师送礼就是这样“炼”成的。
    “尊师重教”正与功利化和物质化画上等号。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出于“需要”,而非发自内心去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激。老师们对送礼感到“心凉”,认为是一种鄙夷,这是可以理解的。《礼记·学记》中云:“师严然而道尊,道尊然而民之敬学”。只有教师受到社会普通尊敬,教育才能得到重视;只有尽快完善教师正当权益,摆脱“送礼”这种以简单“物化”来尊师的形式,才能确立尊师重教的新风尚。如果因为送礼和收礼而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心病”,让师生关系庸俗化,那么是对“尊师重教”的亵渎和嘲弄。
    汪代华    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