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杨柳青青驿路长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杨柳青,在先秦时期曾是黄河、海河的入海口。相传,大禹治水时称此处为“流口”;姜子牙受封后曾在子牙河、卫河的河堤上栽种好多柳树,“流口”逐渐改为“柳口”。金贞祐二年(1214),这里置“柳口镇”,设柳口巡检李咬住。由于元代文学家揭傒斯的诗句“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水两岸苇篱长”广为流传,“杨柳青”名扬天下,古“柳口”渐渐变得鲜为人知。自明永乐十三年(1415)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漕运兴盛,境内船户益多。至嘉靖初年成为“商贾云集、货来八方”之地。
     
    明永乐年间,杨柳青开始设立驿站,原归武清县管辖,嘉靖十九年(1540),划归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八年(1730)划归天津县辖,分水驿和马驿。
    杨青水驿最早属武清县,设在南运河畔、旧城关南75公里的杨柳青镇。明嘉靖十九年移属静海县,在天津城外大运河畔,为极冲级。清代,杨青水驿设夫头10名、探听夫2名、水驿夫95名、买办送牌夫2名。近110人、年实领工食银等927.75两,足见其规模。
    杨青马驿设在天津卫至保定的官驿大道上,在水驿附近,设马夫12名、驿递夫等14名,有驿马20匹,也属极冲级。有驿道4条:南行35公里至静海,东行70公里至梁城所,北行30公里至杨村,西北行125公里抵北京皇华驿。
    明朝后期,有“河海咽喉,神京牖户”之称的天津已从初设时的“卫所”,发展为一个较为繁华的城镇,不但是北京的门户,而且成为北方漕运中心。杨青水驿遂从杨柳青镇移至天津城旁。邮驿的通政、通商作用开始显现。康熙即位不久,即将漕运列为关乎国家安危之大事,因而天津的行政地位不断上升: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州,雍正九年升直隶州为天津府。水涨船高。杨青水、陆二驿的地位随之提高,开始纳入行政序列。
    天津升府另置天津县后,杨青马驿主要应付天津府差事,及接济静海、武清差事,名为“腰站”。雍正初年曾大幅裁减驿夫、驿马。不久因马少差繁,遂又增加。同治九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常驻天津,洋务、海防等公务、公牍骤增,原有的驿夫、驿马不敷使用,遂增加马夫25名,驿马50匹。
    “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昨日临清买柳回,今日贩鱼桃花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驿站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生活及民风民俗的影响难以估量。北去南走,既开阔了杨柳青人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将外地的优秀人才、优秀民间文化“请”了进来。其中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产生、发展,就是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杨柳青青,驿路绵绵。一座历史名镇,水陆两处名驿,引来明清两代文人、官员题咏颇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杨柳青》有云:“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明人于慎行写道:“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笛声邀落月,席影挂长天。”清代天津诗人李庆辰有“杨柳驿边黄叶落,桃花市口白云浮”的描绘,《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则有“柳当驿馆门前翠,花在鱼盐队里红”的名句。
    名镇名驿,如诗如歌,相携相伴。
    仇润喜    今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