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善本掌故:明嘉靖刻本《筹海图编》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刻本《筹海图编》十三卷,明郑若曾辑。为郑若曾忧倭寇之患,“乃辑沿海图十有二,苏郡刻行之,属有持以献督府少保胡公者。胡公览而嘉异之,罗郑子于幕下,俾增其所未备,乃郑子搜括往昔、裒汇时事,凡是以却倭峻海上之巨坊、固国家之鸿业者,粹而成书,共十有三卷,胡公题曰筹海图编云,因刻之会城。”知此书在胡宗宪主持下由郑若曾增补所撰沿海图而成,并由胡宗宪于嘉靖四十一年进行刊刻。其后隆庆六年(1572)浙江布政使刻印本、天启四年(1624)胡维极刻本以及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郑起泓刻印本皆以此本为底本重刻而成。
    自明嘉靖中倭寇开始为患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区,罹乱尤深,故守土者以海防为首务。《筹海图编》即为此类著作,卢镗跋称“《筹海图编》者,筹东南之海以靖倭寇也。”全书图文结合,图以备形势,文以具事实,对明代平倭及海疆防御深有裨益,《四库全书总目》评价称明代海防“靡不具载”。撰者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嘉靖初年贡生)之籍江苏昆山即曾屡遭倭患,故发愤考察海岛地形险要,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沿海图,茅坤序称他“首括诸道之绾海而州,与其诸岛之错海而峙者为图”,“次之为事略”。其中对于沿海诸岛的绘图和描述则为全书之重,诚如书中凡例所云:“不按图籍不可以知阨塞,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边海自粤抵辽延袤八千五百余里,皆倭奴诸岛出没之处,地形或凸入海中,或海凹入内地,故备倭之制,有当三面设险者,有当一面设险者,必因地定策,非出悬断。”所绘海防图有《广东沿海山沙图》、《福建沿海山沙图》、《浙江沿海山沙图》、《直隶沿海山沙图》、《山东沿海山沙图》和《辽东沿海山沙图》。颇为称道者,在《福建沿海山沙图》中(见于福七、福八)绘制了“钓鱼屿”和“赤屿”的地形图,亦即明代的海防图,作为中国的领土列入防区。书中卷二对于“钓鱼屿”和“赤屿”进行了描述,云:“钓鱼屿北边过十更船,南风用单卯针,东南风用单卯针或用乙卯针。四更船至黄麻屿,黄麻屿北边过船便是赤屿。五更船,南风用甲卯针,东南风用单卯针,西南风用单甲针或用单乙针,十更船至赤坎屿。”“钓鱼屿”和“赤屿”即今所称的“钓鱼岛”和“赤尾屿”,《筹海图编》的记载雄辩地证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具有充分的历史根据。
    郑若曾所撰《筹海图编》,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续之者有《海防考》、《海防类考》、《两浙海防类考续编》、《武备志》、《武备秘书》诸书,大都承袭《筹海图编》将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列入海防巡检范围。至清代《台海使槎录》、《重修台湾府志》、《重纂福建通志》、《皇朝中外一统舆图》等均明确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列入中国领土管辖范围。
    现知明嘉靖刻本《筹海图编》存五部,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和日本内阁文库。
    刘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