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三礼图》是宋代著名学者聂崇义参互考订多种古代《三礼图》所纂辑。汉郑玄、晋阮谌、唐张镒等人撰《三礼图》共六种,惜均已失传。聂崇义于五代周显德年间奉诏参照前代六种旧图编写,是流传至今解释中国古代礼制附有图像较早的一书。其书有图,有解说(集注)。图凡三百八十余幅,原文文字约十余万言。书中所绘图像援据经典,考释器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得学界高度评价,大行于世。康熙时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获得此书,特意将之重新影刻,再列入其《通志堂丛书》。 聂崇义,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北宋初著名经学家,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学问赅博,深受世人推崇。他取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旧图,重加考订并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四月表上之,太祖赵匡胤与聂崇义于后周当是同僚,故当聂氏将《新定三礼图》表进给他时,他览而嘉之,并诏曰:“礼器礼图,相承传用,濅历年祀,宁免差违。聂崇义典事国庠,服膺儒业,讨寻故实,刊正疑讹,奉职效官,有足嘉者。崇义宜量与酬奖。所进《三礼图》,宜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所冀精详,苟有异同,善爲商确……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悉以下工部尚书窦仪裁定。”此即聂氏《三礼图》编纂缘起及成书过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有著录。崇义事迹详见《宋史》本传。 此本于宋淳熙二年(1175)由镇江府学刊刻,被认为是最为权威的古本。卷前有《新定三礼图序》,下题“通议大夫、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柱国、赐紫金鱼袋臣聂崇义集注”。卷二十后镌陈伯广刻书跋,谓:“《三礼图》,始熊君子复得蜀本,欲以刻于学而予至,因属予刻之。予视其图度,未必尽如古昔,苟得而攷之,不犹愈于求诸野乎!淳熙乙未闰月三日,永嘉陈伯广书。”乙未为淳熙二年,显然说明此书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由陈伯广主持梓行。此书纸背公文有淳熙五年(1178)镇江府学教授徐端卿、中奉大夫充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司马笈衔名,知此书可能刻于镇江,因为印纸用的是镇江府公牍旧纸。检嘉定《镇江志》,镇江府学职(镇江府学教授)中有熊克、沈必豫、陈伯广、杨大法、徐端卿等,知熊克做镇江府学教授,确在陈伯广之前,故陈伯广跋称“始熊君子复得蜀本,欲以刻于学而予至,因属予刻之”之说,在时间逻辑上是可信的。熊克,字子复,福建建阳人,《宋史·文苑》有传。司马笈于淳熙五年做镇江知府。因知此书之刻虽于淳熙二年,而刷印则必在淳熙五年之后。此本刻印皆精,蝶装,属宋刻上乘。又传世孤罕,弥足珍贵。 此本钤有“立盫图书”、“俞贞木”、“徐健庵”、“乾学”、“季振宜印”、“沧苇”、“宋存书室”、“东郡宋存书室珍藏”、“海源阁”、“彦合珍玩”、“周暹”等印记。俞贞木,号立盫(庵),又称洞庭外史,吴郡(今苏州)人。绩学能文,家富藏书,终于明洪武。可知此书元明间经俞氏珍藏。入清又先后为徐乾学、季振宜、海源阁收藏,后为天津周叔弢所得,1952年,周叔弢自庄严堪善本悉数捐与国家,令人敬仰。此书今藏国家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曾选印。 陈红彦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