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城北先生常年从事京剧创作,又写过许多关于梅兰芳、京剧文化的著作,由他来写这本京剧普及读物再合适不过了。想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怎么办?大可读一读这本书,没准你也能成行家。 猴戏领进门 按照我的理解,京剧里的“一年级算术”应该是猴戏。 猴儿学人,人也在学猴儿。猴儿和人(特别是和小孩儿)是息息相通的。以往的你,往往认为自己最聪明、最伶俐、最调皮、最滑稽,会认为这些都是自己所独有的,因为大人们在这些方面就不如自己。然而一旦到了动物园,你会发现猴儿(——只有猴儿!)才和你最相似也最亲近,它们同样最聪明、最伶俐、最调皮、最滑稽……我猜,这些想法,可能就是你在观看猴戏最初的一刹那中所想到的。 其次,你又会在一刹那中,回忆起有关《西游记》的各种故事。那是在很小的时候由老师或者家长讲给你的。随着这些《西游记》故事,随着连环画、动画片进入你的视野和脑海,孙悟空也就牢牢地在你头脑中扎根了。就在孙悟空撂下衣袖的这一刹那,就在观众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京剧这一种艺术,京剧这一种中国古老深厚的文化,可以说就已经被完全、彻底地接受了! 比如,孙悟空的那张脸,明明是用油彩很仔细画过的,内行人管它叫做“脸谱”。但“脸谱”画在别的人物脸上,你未必承认;可是画在孙悟空脸上,一个倒置的“红葫芦”,上面用金色和黑色勾出眉、眼、嘴巴,多神气,多威风,多逗乐呀!这,难道不就是当初你听故事时,随着幻想的翅膀飞腾着的孙悟空的形象吗? 比如,舞台上孙悟空的抓耳挠腮,虽然只有三下两下,可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回到童年时代的动物园!但是猴山上下,那些“漫山遍野”的猴儿,也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动作都“好看”的;他们还满地拉屎,很臭很臭的。而现在京剧舞台上的孙悟空,不动则已,一动就能引发你的美妙联想,这还不高明吗? 比如,孙悟空的站相也是不同于动物园的。动物园的猴儿很少直立起来,而舞台上由人扮演的孙悟空,是美猴王,是齐天大圣,由于是一个很值得赞叹和同情的“人”,所以就必须像人那样站起身子——并且要用站着的姿态,去和周围的“人物”(比如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玉皇大帝、如来佛和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这里的联系都是“事儿”,孙悟空“做”这些“事儿”时,得有一个基本的姿态,得有一个基本的“站相”“坐相”以及“打相”。 于是京剧中的孙悟空,就特别讲究这三“相”。他站立时,重心总是落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仅是脚尖点地;手也总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在上的那只常常倒转过来,手掌朝下地搭在眼眉上面,似乎是为了遮挡阳光,帮助远望。说到坐,大约他的屁股从来不沾椅子,总是一下就蹦到椅子面儿上,蹲在那里和别人有说有道。还有打,因为他已经神通广大了,重要的不是说明他是否能够战胜敌人,而主要是让他通过“打”来表现他的“猴儿气”(换句话说,就是猴子所特有的机灵、聪敏、狡猾、智慧)。 在孙悟空和他周围的人物群像当中,我猜你最喜欢的一准是孙悟空。由他带头演出的京剧猴戏,也就理所应当地被你接受、被你欢迎了。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看过京剧,那么我建议你第一次就去看猴戏。这样,你就能轻轻松松地被孙悟空这个精灵,领进京剧的大门。 脸谱处处有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种行当的人物,这四种行当的化妆方法也是很不相同的。那种用鲜艳油彩把脸涂满的角色,就是其中的净,也叫做花脸。而只在眼睛和鼻子当中画“豆腐块”的人,则是丑,也叫小丑。“豆腐块”也可以算是脸谱的一种,而且出现较早,但是变化不多,远不像净的脸谱那么丰富,那么有讲究。所以现在一提脸谱,指的主要是净的脸谱。 脸谱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北齐时,有一个叫兰陵王的王子,他的脸蛋十分漂亮,就像女人那么俊秀。突然,国家需要他带兵出征,和强大的敌军交锋打仗。他有点慌了,他觉得自己这一张美丽的脸到了战场,是不能给敌人以威吓的。于是,他用木头刻了一副狰狞的面具,在打仗时戴在自己的脸上。一经冲锋陷阵,果然所向披靡。这里的面具,大约就是脸谱的祖先了。 现在,我来讲解三个有特色的京剧脸谱。 发愁的包公。为什么他的黑脑门上要画个白月牙?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在包公的幼年,曾给阔人放牛,放着放着困了,在路边睡着了。正巧有大马经过,被马蹄子踩过留下的伤痕。另外一说是他本事特大——白天在阳间断案,夜晚在阴间断案,这月牙特别是指他能够“夜断阴”。还有一种被引申了的看法,是说过去的世界由于坏人太多,白天也有黑夜的感觉,所以曾有正直的人故意在白天点燃蜡烛,而包公却从心中升起了一弯明月,并且一直升到了脑门儿上并留下印痕,为的就是表现他对人间“如同夜晚一样黑暗的白天”的诅咒…… 发笑的张飞。张飞是一张蝴蝶脸,很喜相,很可爱。他在许多戏里都是喜剧角色,所以这一张脸谱很适合表现他的性格。但是,《两将军》写的是张飞和马超挑灯夜战的故事,戏里的张飞一点也不逗乐,只有威风和鲁莽。于是著名演员尚和玉又为张飞设计了另一副脸谱。京剧还有一出《造白袍》,写的是关羽和东吴作战,死了,刘备和张飞抱头痛哭,发誓要为关羽报仇雪恨。历来的演员演《造白袍》中的张飞,用的还是充满笑意的那一张脸谱,显然也不合适了。我觉得,似乎应该再为张飞设计一副表示“哭”的脸谱。 哭相的项羽。项羽在京剧里的戏不多,都是表现他最后失败的情景。项羽头上有三个“万”字(左、右和当中眼窝处)。采取“万”字有什么寓意呢?原来,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万字不到头”。当初为项羽制定脸谱的人,大概就寓意于此,认为霸王半途失败,一生的奋斗“到不了头儿”。 即使是同一个人物的脸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又可以分成几层意思来谈: 同一个人物出现在不同的戏里时,由于年龄、地位的不同,更由于矛盾冲突的不同,使得他的脸谱也有所区别。像曹操的早年、中年和晚年,其脸谱是不太一样的。 不同的演员,由于脸形的不同,更由于表演风格上的不同,会对同一个脸谱做出不同的处理。像《霸王别姬》中的霸王脸谱,自清末的升平署之后,著名演员钱金福、杨小楼、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高盛麟、袁世海等,都先后成功地扮演了这一人物,但他们的脸谱并不完全一样。 即使是同一个演员演出同一出戏的同一个人物,由于理解的逐渐加深和技艺的逐渐成熟,对脸谱的勾画也会慢慢变化。 像袁世海年轻时演出《群英会》的曹操,只是一味模仿老师郝寿臣。中年以后,他反复琢磨曹操的性格,也试验运用新的勾脸方法和使用新的油彩,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勾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脸谱和曹操第一次出场时新增添的“涮八字”脚步融合在一起,成为从新的角度刻画曹操时的重要一笔。 脸谱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以为,应当有以下几个: (一)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二)能和所扮演的人物装饰配套,可以帮助完成“性格化”的表演。 (三)成为京剧舞台美术的集中而成功的体现,成为能独立存在的高水准的艺术作品。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