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中国“年”是怎么来的?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提问者:张寒生(上海青浦)
    解答者:翁敏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问: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千百年来,每到春节这个时刻,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辞旧迎新,过个喜庆年。请问,“年”到底是怎么来的?
    答:农历鼠年即将到来。《说文解字》中对“年”的解释是:“谷熟也。”谷熟即年,谷一熟为一年。《谷梁传》进一步补充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由此可见,“年”的定义里有着很明显的农耕意味,是收获的象征。
    古时,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节日。我们今天把这个节日叫作“春节”,过去则叫元旦。元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的太阳,元旦就是一年中第一轮东升的旭日,生机勃勃。它是一个个循环往复的“年”的界线,新旧交替的界线,主题是除旧迎新。
    此外,在民间,也有传说认为“年”是一头怪兽,除夕晚上会出来吃人。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全家老少都不能睡觉,要“守岁”,守住自己的年岁,延续自己的生命。同时,要特别给小孩子“压岁钱”,因为孩子人小力薄,靠自己的力量不行,需要大人帮他们“压”住年岁。而贴门神、挂桃符、行傩祭、放鞭炮等,都是为了吓走“年”兽。第二天,大家相见,则互相道贺,恭喜度过了“年关”。
    这一民俗层面上的“年”的来历,体现了中华民族性格深处的忧患意识。人生在世,不会只有吉祥没有灾难。到了年节这个时间点,人们都会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缅怀先人,回忆过往,互相鼓励,期许来年。“死亡和再生、交替和更新的关头总是节日世界感受的主导因素”,这一点,在传统的年节习俗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