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之中沉埋千年之久的二万五千卷珍贵古文献,拂去历史的尘埃,重见天日。其中一小部分为民间词抄本,创作年代始自唐,直至五代,大约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按照当时的称呼,我们把它叫做曲子词。因为是在敦煌发现的,因此冠以“敦煌曲子词”之名。 现存的敦煌曲子词大约一千首。除少数可考知作者姓名的文人词,绝大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风格繁富。 敦煌曲子词大都来源于民间,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描写征战的歌辞,一方面揭示了连年征伐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十四十五上战场,手执长枪,低头泪落悔吃粮,步步近刀枪。昨夜马惊辔断,惆怅无人遮拦”;另一方面又歌颂了边塞将士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如“丈夫气力全,一个拟当千,猛气冲心出,视死亦如眠”。对妇女生活和爱情的描写也是敦煌曲子词的重要内容,这些作品往往倾诉被侮辱被损害女性的反抗心声,表达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如“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这种率直地表示海枯石烂心不变的情怀,是很质朴动人的。还有一些作品反映商贾、旅客、雇工们的不同命运,题材丰富,语言通俗,大都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抒情的作品,缠绵坦率,幽思洋溢;一般的作品,信口信手,出语自然,所表现的所含蕴的是何等的真实,又是何等的丰富”(阴法鲁语)。 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敦煌曲子词在中国词曲的发展史上构成了重要的一环,是汉魏六朝乐府诗过渡到宋元词曲的桥梁,为五代两宋词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 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