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元宵节是情人节?别销蚀中国传统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认为,元宵节不仅热闹,而且自古以来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节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见 2008年2月18日新华网)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的说法早就有过。一本《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小册子就这样说过。不过,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只是元宵节诸种传说中的一种,而且这“情
人节”传说只是诞生于近年。元宵节还有驱百病、迎紫姑、逐鼠、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等多种多样的传说。所以,我们是不能因此而认定元宵节是其它的什么节的。
    如今真是怪得很,我们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专家之类的人愈来愈好和洋节较劲起来。譬如,外国有情人节,我们便左考右证,说元宵节、乞巧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外国有圣诞节,我们便左考右证,说春节便是中国的“圣诞节”;外国有母亲节,我们便左考右证,说可以将孟子的出生日定为中国的“母亲节”。好像不如此,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没有了立身之地,我们就要将传统文化丢得一干二净,我们的传统文化便要被西方文化所吞没了。好像一如此起来,我们便可将洋节堵在国门之外,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得到弘扬,从而显出我们传统文化的伟大。
    其实,对于洋节的来到,对于越来越多的人对洋节感兴趣,我们用不着担心和害怕。说穿了,像“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之类的洋节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它们不是毒蛇猛兽,不是是专门来吞噬和消灭中国节日和中国节日文化的。再说,一些国人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感兴趣,兴趣盎然地过着这些洋节,并非抛弃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并非为的是抛弃中国传统节日。说到底,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并非你死我活、水火不相容。中国节和洋节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满足现代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多元需求。
    话又说回来,我们跟着人家也弄出个同样的节来,就能抵挡得了洋节的到来?就能让喜欢过洋节的人不过洋节了吗?我看恐怕不能。一个节日的形成是有全民族的认同感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的。它决不是少数专家所能决定了的。就拿这元宵节来说吧。专家可以说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是它能让少男少女买支玫瑰花和一盒巧克力浪漫地过着卿卿我我的情人节?恐怕不能吧。在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来,人们还是吃元宵、观灯、猜灯谜、玩龙灯、耍狮子。不信,等到了元宵节那天看。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中国传统节日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大地之上的,是凝聚和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且历史悠久,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它不可能为洋节所打败。这些年,圣诞节越过越火,但是我们的春节却越过越旺,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除夕、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日。每年春节,在世界各地,只要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中国春节。而且渐渐地影响着当地的一些外国人。如果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几个洋节面前不堪一击,国人纷纷抛弃传统节日而过上洋节,那我们的传统节日太弱不禁风了。这样的传统节日指望弄一个与洋节相同的节日来挽救,我看是没有可能的。
    中国的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用不着比附、套用外国的什么节。国人不会因为传统节日成了洋节就特别地喜欢,就有滋有味地过起来。也不会因为没有成为洋节而抛弃属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不会因为得了个洋名而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要我说爱将传统节日弄成洋节的,爱硬造个洋节的人士,不但不是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而是在帮倒忙,销蚀着中国传统节日。
    匡生元    人民网文化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