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魏晋的狂想:对《世说新语》的另类品读之九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残酷人道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梁王即司马彤,官至太宰;赵王即司马伦,参与“八王之乱”,废晋惠帝,杀贾后。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儿子。裴令公即裴楷,山西闻喜人(以出裴氏宰相著称),是西晋时期的重要大臣和玄学名士。
    裴楷小时候就很有悟性,尤其喜欢品读《老子》,类似于今天的易老师品三国吧。在当时,品读《庄子》、《老子》成为一件特别时髦的事。司马家族虽然标明以儒家之孝治天下,但他手下的重要幕僚却都是喜爱老庄的玄学家。所以,在魏国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裴楷经钟会推荐,进入了司马昭的幕府。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他官至侍中,成为皇帝的亲信,晋朝的法律基本上也都是由裴楷起草的。
    在未取得功名时,裴楷以玄学名士自居,潇洒旷达;进入朝廷后,这位老兄能够做到适当的改变,不因个人爱好而虚废政治,这就比较难得了。当时,他作为一股中立的清流,还起到了制约第一权臣贾充集团的作用,为西晋初年的安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司马炎身边的近臣,皇帝是很喜欢他的。他一度做了傻太子的老师。
    当时,鉴于魏国皇帝曹丕不信任宗族,导致司马家族乘虚而入的教训,司马炎在建立晋朝后马上大封同姓宗族。这些宗族的权力很大,不但掌握着自己的军队,还控制着领地内的经济。当时,梁王和赵王的领地就特别富有。在这种情况下,裴楷就上奏司马炎,要求梁王和赵王拿出自己银子,以救济周围的贫困者。对于裴楷的行为,不少人感到费解:“裴先生,干嘛用乞讨来的东东作为恩惠再去施舍给别人呢?”裴转述了《老子》里的那句名震千古的话:“从富余的那里劈出来一部分,给需要它的人,这是天道啊!”当然,比这句话更著名的是后头那句,只不过当时裴楷没说:“人间的现实是,通过公开的、隐形的,曲里拐弯的手段,压榨那些本来就很穷困的人,去给早已暴富的人!”所谓取不足以奉有余!这是现实中的残酷人间之道。千年以前,千年以后,及至现在,毫无变化!
    接着说裴楷。司马炎死后,外戚杨骏与司马懿之子汝南王司马亮争权,随后司马炎之子楚王司马玮又与贾后合作剿灭司马亮,裴楷身处变乱中而能得以自全,关键在于能审时度势,看清局势,尽量让自己不处于争斗的旋涡中。因为,在他看来,在这混乱的争斗中,没有哪一方是正义者,盲目加入一方,是比晋惠帝还要白痴的傻子行为。等争斗平息下来,再发挥自己的作用,也许效果更好。后来,傻子皇帝的老婆、贾充的丑闺女贾南风成为胜利者,控制了朝政。这个性欲旺盛的闺女,由于能任用张华、裴楷这些刚正的大臣,倒使得西晋朝廷度过了10年的平静岁月。
    魏风华1975    天涯社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