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一○○)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大一统:秘不发丧
    (前210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馀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 ……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病益甚,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独胡亥、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之。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中华书局版 第247页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这个大帝国的诞生,是秦几代君主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赢政居功甚伟是无庸置疑的。秦始皇是个非常有创意的领袖,他统一中国后,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从政治制度的创新到“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百代皆行秦政制”,牛人一个。
    但是,始皇帝的政制创新有一个重大遗漏,就是皇位的继承程序,这哥哥没有花功夫。从记载看,他是有遗诏给扶苏的,但是,他把这份诏书交给了一个个人,就是赵高,而不是一个集体或者全体国民,这给篡改最高指示留下了机会。
    现在,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知道,不论英国还是日本,皇位的传承都有既定的程序,继位者甚至都有排名,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清清楚楚。
    接班的时候,血雨腥风,骨肉相残。
    皇帝死后,秘不发丧,这似乎也是经常发生的。只不过秘的时间有长短区分而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政治体制是新创立的,新政权有N多理由不稳定,他为此也不是没有做工作,但总而言之,他对防止六国复辟还有思想准备,对人民造反确实是一点准备也没有。皇权初创,经验太少啊。
    当了皇帝想成仙,这是人的普遍心理,没有必要苛责始皇帝嬴政先生,始皇帝恶言死,也不算恶劣,不够豁达而已。对待生死,能够豁达一些,则后事会安排得好一些,始皇帝这个人性格孤拗,待人太苛,待己也苛,非要让自己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活一万年,哈哈。
    中国有许多英明、强悍的君主,能开创,不能传承,在接班人问题上屡屡摔跟头,个个磕得头破血流,但是能磕明白的未见几人。秦始皇历六代创下的宏基伟业,最后轻率地托付于赵高之手,这个错误我认为比焚书坑儒更甚,书,历代有人烧,儒,历朝有人砍,然而,只要你传国既久,培育好自己的马屁队伍,搞一些五个一工程,主导舆论还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秦若像汉唐国祚绵长,骂声自然小小了。
    赵高是何种人?是个政治上的狠人。狠人惯使阴力,建设性不足,破坏性极强。赵高看到了秦帝国的缝隙,看到了胡亥、李斯等人性自私软弱的软肋,一击即中。
    锐圆    博客:锐圆江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