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历史随笔: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二)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锐圆读通鉴随笔二】——拘泥于礼而亡国,可乎?
    司马光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说:“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为了证明这一点,他找了两个例子,一是殷之微子,一是吴之季札。微子是殷君商帝乙的长子,帝乙欲传位于他,但太史官说:“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帝乙只好作罢,传位于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纣暴虐无道,让殷朝亡掉了。
    季札是吴君寿梦的幼子,寿梦欲立,季札不肯,于是立长子诸樊,诸樊卒,立二弟馀祭,诸樊想兄弟相传,君位最终可以传到季札(这种事越想越觉得没有可能性)。然季札让而逃。后诸樊与馀祭之子互争,至夫差而吴亡。
    我们看到了历史上最为滑稽的两幕,明知选择是错的,要导致亡国,但却硬把头往石头上撞。司马光先生不知出于什么念头,竟这样总结这两件事:“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终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礼之荒谬,司马光先生已经自己驳斥得再彻底不过了。
    锐圆    博客:锐圆在天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