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大山 人的劣根性在于,往往把不良善的行为归之于外界。 良好的德行,不在外界,而在自我(资料图 图源网络) 良好的德行,不在外界,而在自我,人一定要建立道德的主体性,才能不被外界所迷惑,才能彰显人性的光辉。就如孔子所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应建立道德的主体性,孔子多有嘉言。 孔子在回答颜回如何行仁的时候,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行走于人生正途要靠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孔子还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我只要发心走上人生正道,我就可以做到。孔子的话说的非常的明确,行仁关键在于自己的主动选择,而不能靠外在的约束力量。外在的约束,只能约束于一时,而一旦外在的条件有所放松,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出于名利的驱使,走向相反的方向。 孔子还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假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假如只是刚刚开始,只倒下了一筐土,这时继续前进,堆土不掇,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行仁完全决定于自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了行仁完全决定于自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目标了,但你赚累了,不愿做了,停了下来,是你自己停下来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只倒了一筐土,前路漫漫,不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目标,但你不管不顾,只管努力作去,这也是你自己做到的。大概愚公移山的精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建立道德的主体性,也不是叫你不顾实际情况,盲目的干。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位置高低善尽自己的责任。 孔子的弟子微生高,大家都说他直爽,坦率,但孔子不这样认为,他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别人向他借醋,家里面没有,他从后门出去向邻居家借,然后回来再把借到的醋给人家。在孔子看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才是坦率真诚的态度,但微生高做法太刻意,太矫情,有作秀的嫌疑,坦率就是坦坦荡荡,不拐弯抹角,不要为了刻意讨好人,或者为了虚名打肿脸充胖子。 德不配位,会出问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孝经》是一本讲孝道的经典,传说是孔子口授给曾子,曾子又传给子思。《孝经》中谈到五种人,分别有五种责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天子的责任,是要让天下的父母都能得到好的照顾;诸侯的责任,要负责造福一方;卿大夫的责任,你不能乱说话,不能胡作非为,要按规矩办事,因为你是为天子、诸侯出谋划策,治国理政的;士的话,你就要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庶人的话,你就要勤俭节约,赡养父母,敬爱父母。 我们普通人,不管你处在哪个位置,你都有相应的责任。你的地位越高,你的权力越大,你担负的责任就越大。简单的说,就是德要配位,如果德不配位,会出问题。 《孝经》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的能力去行仁道。 仁是在日用伦常之中,而不是在生活之外。仁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仁义的根本是真诚,内心有真诚,才会真正的把仁者爱人落实到生活中,才会有“求仁得仁又何怨”的心安理得。仁也意味着责任担当,不是说自己做好就可以了,还应该看到全天下。明未东林书院有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仁是在日用伦常之中(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尤其需要这样笃行仁义的君子品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