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读小说总是别具一格。这点我深有体会,以前读林斤澜说《水浒》的文章,曾惊叹他的眼力。 张大春是台湾著名作家,著有《鸡翎图》、《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等小说。《小说稗类》是张大春有关小说观的专著。 想来,现在小说虽然很少读了,但读小说家讲小说的文章,很多人乐此不疲。这也算是读 小说了。张大春以小说出名的时候才二十出头,现在人到中年,有很深的学术涵养。 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著有《中国制度史》,以另一种方法归纳中国历史。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稗类》,也是小说“制度史”。 他以一则小说的“体系论”、“速度感”等解读古今中外的小说名篇,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自古以来,小说难登大雅之堂。庄子是第一个使用“小说”一词的人,在张看来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说家。当然,此“小说”非彼“小说”,庄子显然也是看不起小说的。所以小说只能算是“稗”类。“稗”是“上不了台面的米谷”。引申开来,“稗”有“小一号,次一等,差一截”的意思。张大春说:“稗字如果不作‘小’、‘别’义解,而纯就其植物属性论,说小说如稗,我又满心景慕。 因为它很野,很自由,在湿泥和粗砾上都能生长;人若吃了它不好消化,那是人自己的局限。“ 可见他真的是把小说当做“半生的志业”、“一生的作业”了。 《小说稗类》张大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