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了一堆有关红学的书,刘心武的书是阅读起来速度最快的。一方面因他不断重复,另一方面因他的信息量不多,有一位朋友的评论说得对,他的文字中精彩东西真要好好地淘。我觉得他的“秦学”中写得最好的是《帐殿夜警》,这篇写胤礽,可能因与秦可卿没有太多瓜葛,反而写得轻松。 相比较,老文人的文字要简练得多。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考宝玉是胤礽,黛玉是朱彝尊,每个重要人物都考成一个具体人,尽管荒唐,文字有功力,全书也就是两三万字篇幅,还是有趣。俞平伯的研究,没什么令人惊讶之处,意思不是很大,他的这类学养,依我看还没有散文写得有味道。不过想想当年对他的批判,又觉他的文字值得看。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因毛泽东也酷爱《红楼梦》,并且有他自己的红学观。 看来看去还真是胡适1921年的《红楼梦考证》最扎实,它以实证方式规定了红学研究的方圆,后来的脂砚斋证明了他的推断,于是就像是如来佛手掌,以后无论谁怎么跳都在他手掌里。这种严谨确实无人能及。 欧阳健的《还原脂砚斋》明显想动摇这八十多年的红学根底,他用各种手段认真分析脂砚斋漏洞,最尖锐是找出胡适到台湾后留下档案中有一封当年卖给他那本关键的甲戌年脂砚斋16回评注本的信,因胡适一直说他忘了卖他此本的是谁,所以不知此本历史。但这个证据最多只能说明胡适说了谎,却仍不能证明这脂本是后人制造的。所以尽管这是一本认真也好看的书,仍无力动摇胡适。想这《红楼梦考证》也就是两三万字篇幅,可以把孙悟空压在大山底下,实在是功底与把控能力了不得。 由此读他关于红学的谈话、日记,包括他与红学的关系,都是红学这近百年中最有趣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以他来看周汝昌、冯其庸,包括俞平伯与顾颉刚,真是相差太远了。(朱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