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这样一种人,有时,你会觉得离他已经很近了,就像家里的亲人一样,熟悉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有时,你又会觉得离他很远,忽然有一种陌生感,仿佛他不曾在你的记忆中停留过。我第一次翻看《鲁迅家庭大相簿》时,恍惚间,就有这样一种感觉。我最初是从文字中认识鲁迅先生的,读其书而想象其人,总是有许多主观的成分,或者被社会的集体诉求所约束。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鲁迅先生一直就是“横眉冷对”这样一种相貌,一般我们所见鲁迅先生的照片、画像、雕塑,其面孔亦大致如此。我的书架上,现在还放着这样一尊鲁迅先生的木雕,挺直的鼻子,平板的胡须,紧闭的嘴唇,目光如炬,很见其精神的,和我们的集体想象分毫不差。 这就是阅读所显示的特点。语言文字既为阅读者创造了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也在另外的意义上限制了人们的想象,或规范了人们的想象。照片就不同了。虽然一般地它也是操纵照相机的人选择的结果,但作为一种影像记录方式,它能将某个具体的历史瞬间固定在一个取景框内,在这里,照片所保存的信息往往比文字更丰富、更细腻、更富有感染力。这就是我在读了几十年鲁迅之后,仍然能从“看鲁迅”中获得许多新鲜感受的原因之一。 《鲁迅家庭大相簿》所收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家藏珍贵照片350余幅。这些照片记录着鲁迅父母直到鲁迅重孙一家五代百余年的生活历程,其中近三分之一系首次发表。就史料学的角度而言,这些鲜为人知的照片具有非常宝贵的研究价值,它所显示的新的视角和认知方式也是其他图片资料所无法替代的。鲁迅研究或许由此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从而揭示出鲁迅其人的另一面精神特质,也未可知。 而更为我所看重的,是《鲁迅家庭大相簿》给了我辈喜爱鲁迅的人与鲁迅及其家人“亲密接触”的机会。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只有最要好、最亲近的朋友,才能享受到翻看别人家藏照片的待遇。我们可以想象现场的亲热气氛,客人好奇询问,主人殷勤解答,每张照片都包含着独特的情感记忆和故事。《鲁迅家庭大相簿》给予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仿佛周海婴先生就坐在我们身旁,深情地讲述发生在鲁迅及其身边的人和事。有些是我们略知一二的,有些是我们第一次听说,我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我们读鲁迅的书所不能得到的快乐。读鲁迅和看鲁迅的区别就在这里。 以图作为文字的补充和延续,是近几年出版界的一大时尚,所以才有“读图时代”的说法。但似乎也有被滥用的嫌疑,大量图文兼顾的书,并没有做到图文并茂,很多是图文两张皮,给人一种“文不够,图来凑”的印象,也就失去了“图”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鲁迅家庭大相簿》则把图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充分开掘它的观赏性和资料性。最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些经过特殊“修改”的鲁迅照片,这次都恢复了它们的原貌。有些还将原照和修改照并排陈列,刻意保存了两种真实,即原照的真实和修改的真实。将修改也作为历史保存下来,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文/解玺璋《鲁迅家庭大相簿》/周海婴撰文/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编著/同心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定价:18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