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刘心武小别“红学”涉足“鲁迅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刘心武作品《楼前白玉兰》
    因“揭秘红楼梦”再度声名大噪的作家刘心武,近日推出了其最新的“小小说集”《楼前白玉兰》。写作小小说虽然已有40几个年头,但刘心武却只把这看作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小侧面。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心武表示,他始终在继续着自己的创作之路―――写小说、写建筑评论,甚至写歌剧剧本,“我最近还答应了一个约稿,要写一篇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章,来谈一谈鲁迅的作品《弟兄》。”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刘心武告诉记者,他的生活从来都是非常丰富的,所谓“十年研红”,并不是说只做这一件事情。他一直都在从事小说创作,去年推出的新作《心灵体操》虽然被“红楼研究”的声浪所淹没,但还是比较畅销的,“那本书太厚也太贵,明年我要把它分成两册再版”。他的建筑评论也在上海的《城市早报》、四川的《重庆建筑》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定期开专栏,甚至还有这方面的专著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出。刘心武还曾应法国方面的邀约写作了一个歌剧剧本《老舍之死》,“这个剧本现在都已经有法文译本了”。
    “开罢大花开小花”、“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被兴趣广泛的刘心武奉为生活的座右铭。“历史是很残酷的,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留下来,”刘心武说,“像我的小小说,也许就有很多人没有留意到。”但是,这并不妨碍刘心武把自己的生活演绎得丰富多彩,“我已经答应了约稿,要写一篇鲁迅研究的文章,谈谈他的作品《弟兄》。”刘心武认为,鲁迅研究虽然很热门,《弟兄》却一直是其中的“冷门”,“传统的鲁迅研究,对其作品社会革命性的一面比较关注,对人性的一面却有所忽略,而《弟兄》正是把人性挖掘得特别深刻的作品”。刘心武将用“文本细读”这样一种方式来剖析鲁迅的这篇作品。
    “我每个月都写小小说”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名列中国当代文学史,长篇小说《钟鼓楼》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则因他的“红楼研究”而广为人知。那么,小小说的创作源于何时呢?
    刘心武透露,早在1959年他年仅17岁时,就在《北京晚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小说《39床》,写的是一个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一开始,他只是把写作小小说当作一种练笔,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了,乐此不疲地创作了40余年,以致每个月都有新的作品问世,被刊载在《读者》、《青年文摘》、《中国时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上,作品还常被多家媒体转载。1994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曾推出他的小小说集《相对一笑》;2002年,《藤萝花饼》在台湾出版;2003年,又曾有《天梯之声》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楼前白玉兰》已是刘心武的第14个小小说集。
    出于对“小小说”的喜爱,刘心武对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手机微型小说大赛”表示“鼓掌欢迎”。“这种体裁,写好了也能够成就非常精美的文学作品,而以手机为载体则是让文学跟上了我们的时代”。
    ■本报记者|干琛艳|文
    来源:新闻午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