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车县公园内阿曼尼莎汗塑像 毛继增摄 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 每次来到莎车县,我们总要前往公园高大的阿曼尼莎汗(1533―1567年)塑像前瞻仰一番。附近,总有一群群维吾尔族男女,在那里随着欢乐的乐声翩翩起舞。人们路过塑像前,总会驻足投以敬慕的目光。 阿曼尼莎汗何许人也?她在维吾尔族人民心中为何具有这样崇高的地位? 阿曼尼莎汗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代苏丹阿不都热西提汗的王妃、诗人、学者、著名音乐家、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规范者。今天新疆维吾尔族人表演的十二木卡姆,便是经过她整理、规范后的音乐。 阿曼尼莎汗出生在塔里木河的卡勒玛克戈壁。父亲马合木提是位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打柴人。阿曼尼莎汗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美丽过人的奇女子。一天,阿不都热西提汗率领大臣、官员来此打猎。到了夜晚,他化装成农民,穿着破烂的衣服,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带着一位侍从,来到马合木提家投宿,借以了解百姓的苦乐、人民的心愿。阿不都热西提汗进屋后,看到房屋虽然陈旧狭小,却归置得整整齐齐,墙角上还挂着一把弹布尔琴。于是,他就请主人弹几首乐曲。马合木提说:“我不会弹。这琴是我13岁的女儿的。”马合木提便让女儿出来,于是阿曼尼莎汗用弹布尔信手弹唱了一曲《潘吉尕木卡姆》的选曲。美妙的琴声使阿不都热西提汗万分惊喜,更令他惊奇的是,姑娘演唱的木卡姆新歌词: 我们的主啊,万分感谢您, 您把一位公正的人封为国王。 阿不都热西提汗为弱者、穷人遮住了炎阳。 …… 乃裴斯啊,要为神圣的胡大祈祷, 如若不为公正的国王祷告, 就要受到惩罚。 歌声刚落,苏丹便问道:“名叫乃裴斯的诗人是谁?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从哪儿学的?”姑娘回答:“乃裴斯就是我的笔名。难道我非要背诵别人的歌词不成?”接着姑娘又朗诵了几首自己写的诗文。阿不都热西提汗有些不相信这么年轻的姑娘能写出这样精美的诗篇,便又提出:“请再写首诗给我看看,可以吗?”于是,姑娘拿出文房四宝,信笔写道: 胡大啊, 我面前的这个奴仆把我愚弄, 今晚顿觉屋里荆棘丛生。 苏丹会心一笑,“我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于是,他回到驻地,戴上王冠,披上斗篷,带上10头羊和一些茶叶、绸缎,由40位官员陪着,回到马合木提家中,送上礼物,恭敬地向主人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并恳求主人把女儿嫁给他。 阿曼尼莎汗嫁入宫中并未去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她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搜集、整理、规范、创作木卡姆。 她的这一宏愿,得到苏丹的鼎力支持,在宫廷乐官喀迪尔汗的协助下,他们邀集了一些有名望的木卡姆乐师云集宫中,对木卡姆展开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规范工作,使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面貌焕然一新。主要表现在:―― ―新疆维吾尔族在10世纪信仰伊斯兰教后,维吾尔族木卡姆传入了西方,阿拉伯、伊朗的音乐也进入了新疆维吾尔地区,到了16世纪,维吾尔族的木卡姆相当杂乱。阿曼尼莎汗根据维吾尔族木卡姆的民族调式特点,删除、整理成十二套木卡姆。 ―――将每一套木卡姆的结构规范为穹乃额曼、达斯坦、麦西热甫三大部分。 穹乃额曼:意为大曲。由稳定的、严密的四至十一首歌曲和二至六首乐曲组成。由自由的散板至慢板,再到渐快结束。音乐起伏婉转,结构严密规整。 达斯坦:意为叙事歌曲。由三四首歌曲和三四首间奏曲组成。歌词内容多为民间故事。间奏曲中,民间艺人常加入一些即兴创作成分,以展示自己的激情。音乐情节动人,韵味隽永。 麦西热甫:意为歌舞晚会。由二至七首歌舞曲组成。曲调生动活泼,载歌载舞,至热烈兴奋的高潮中结束全曲。 ―――重新整理歌词:当时,不少维吾尔族木卡姆的歌词充满了晦涩难懂的阿拉伯、波斯语句和宗教色彩浓烈的内容,阿曼尼莎汗以纳瓦依等诗人创作的和民间流传的文明、健康的诗歌为主,来取代它们,使群众更为热爱。 阿曼尼莎汗还怀着满腔激情,创作了一套《依希热恩格兹木卡姆》。前些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的组织、领导下,在新疆有关学者、专家们的努力下,这部“激人欢乐的乐章”木卡姆已挖掘整理出来,并出版问世。 阿曼尼莎汗曾把她的抒情诗汇编成一本诗集,题名为《乃裴斯诗集》,还创作过《心灵的钥匙》、《美的品德》等著作。 阿曼尼莎汗不幸死于生育,离世时才34岁。 维吾尔族人民怀着崇高的敬意,从内心深处感激阿曼尼莎汗对十二木卡姆的历史贡献。她永远活在维吾尔族人民心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2月08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