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法治中国”系列论坛第二场![]() 继成功举办首场论坛《纵论〈公司法〉的修改》之后,由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北京法政集团协办的“法治中国”系列论坛第二场——《学术规范与法学研究》,于12月1日晚7点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礼堂隆重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法学》主编贺卫方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法律逻辑学专家张保生教授,我国著名学术评论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教授担任了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教授 主持人杨玉圣教授以其独特的幽默揭开本次论坛的序幕,在对两位嘉宾进行简单的介绍后,主持人将时间交给了张保生教授和贺卫方教授。作为原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处长,张保生教授在发言中从宏观角度谈了对于学术规范与学术养成教育的看法,他以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为切入点,阐述了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遵守学术规范首先是一种学者的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要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正式培养;其次,遵守学术规范有利于保障学术自由,只有严格的学术规范才能保障真正的学术自由;再次,学术规范有利于学术创新;最后遵守学术规范有利于学术交流。 ![]() 我国著名学术批评家杨玉圣教授 作为中国法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贺卫方教授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内法学界学术腐败的沉痛心情。他首先分析了我国法学领域学术规范缺失的原因,然后他从六个角度分析了实质性学术规范的重要性:第一、重视学术性规范是对学术传统的追溯;第二、重视学术性规范是人文研究、社科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第三、这是保持学术原创性的必然要求;第四、这是改变中国没有真正的实证研究的关键所在;第五、有利于学术理论的形成;第六、有利于学术评价制度的完善。对于如何改变中国法学界学术规范缺失的现状,贺教授认为我们应当从最基本的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上做起。为此,他提出了被主持人笑称为“贺十点”的学术论文引文规范,即:引用应体现学术独立和知识的尊严,必须尊重原意,应当尽可能追溯到原创人那里,必须要显示出核查的信息,保持被引用者的原貌,引用要以必要为限,应当要先引用修订版,引用未公开发表的作品要争得权利人的同意,引用要有明显的标识,标明真实出处。 ![]() 著名法学家贺卫方教授 张保生教授一直走在高校科研理论的前列,而贺卫方教授一直以来都是法律人士心目中的学者典范,两位教授在发言过程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他们幽默的谈吐和智慧的语言不时引来台下阵阵掌声。在他们身上让我们不仅体会到了他对后辈的真诚和负责,而且切身领略到了法学家的独特魅力。 在接下来的论坛的互动环节,观众针对目前国内的学术现状及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向两位嘉宾和主持人提出了很多富有见地的问题,三位教授也给与了认真负责的回答。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论坛落下帷幕,正如主持人杨玉圣教授所言,这场论坛结束了,但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是无限和深远的。一个成熟而优秀的学术共同体,必然有着良好而严格的学术规范。为了建构面向新时代的中国法治,中国法学界一直进行着艰辛的法学研究。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法律人共同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格考验,而学术规范则是保证法律人共同体不断壮大、成熟的基本内因。相信本次论坛会给中国法学界学术规范和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起点。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宣传部 马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