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称,向社会征求长城整容办法活动目前已收到40余项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他也坦言,也有可能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意味着长城被“刻伤”的墙体,可能无法修复。(《新京报》11月10日) 如果真的无法修复被“刻伤”的墙体,那无疑是一件让人痛惜的事。不过,既然城墙无法修复,何不就用它做一个活教材,让游客切身体会不文明行为给人类文化遗产造成的灾难呢?如果在受伤的墙体旁再立一个提示牌:此被“刻伤”墙体,永远无法修复,请自重!这种警示和教育意义,也许能避免更多的城墙再受到人为伤害。 的确,当某种伤害无法修复时,惟一能做的,就是让它成为一面镜子。比如说圆明园,当怀揣几十元一张的门票,走进那散落的石堆时,人们并不是为了去欣赏它的美丽,而是想让心灵感受一次来自历史的痛。那么,受伤的长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也许,长城的伤痕不能感动那些破坏欲极强的游客,但破损的墙体难道不能感动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吗?当然能。而且,当善良的人面对破坏者时,很可能会在“镜子”的触动下,大大增强与不文明行为斗争的勇气。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