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善本故事】施顾注苏诗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admin)
宋代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即世间所谓《施顾注苏诗》的宋嘉泰淮东仓司刻本,流传至今有存二卷本、存四卷本、存十九卷本及宋景定三年郑羽补刻的存三十卷本等多部,不见全本传世。由于其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的珍贵程度,自清以来令历代藏书家及学者为之追捧,即使吉光片羽,终当希世之宝。这其中,黄丕烈收藏两卷残本的故事最为典型。
    黄丕烈,乾嘉时期著名的藏书大家,嗜藏宋版书,因收购宋本百余种而名其藏室“百宋一廛”,自称“佞宋主人”。嘉庆十六年(1811)冬,黄丕烈与同好潘奕隽出游,顺路造访周锡瓒。两人早知周氏藏有宋刻《施顾注苏诗》第四十一、四十二两卷,内容为苏东坡追和陶渊明诗。而为苏诗作注的施元之、顾禧,又深得宋代大诗人陆游赏识,亲为该书作序。此书至清代,宋刻原本已经流传稀少。因此,二人商量趁此机会一睹此本风采,潘奕隽还极力怂恿黄丕烈购为己藏。早在三年前,黄丕烈为拥有两部陶渊明集新筑“陶陶室”时,就想将这部和陶诗并储其中,以成“宋廛盛事”,只因当时财力不足,未能遂愿。如今,潘氏建议正合己意,于是决定以议价欲购为由,将书借出。还是在康熙年间,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藏有一部宋刻残本,经请人补缀残卷,自己又摭拾遗诗加入其中,重新镂版刊行。此时,黄丕烈找来这部重刊本,两本仔细比对,发现新刊本中注语内容多有残缺,已非原本风貌,相比之下,周氏所藏二卷存本既为原本,又卷帙完整,实属难得,购求之心更加强烈。
    七十高龄的周锡瓒收藏这两卷东坡和陶诗已有四十年,一直认为该书已有重刻本,自己这区区两卷宋本不过寻常之物,未予特别珍视。经黄丕烈借校勘核之后,方知此书“虽寻常习见之书,而为绝无仅有之本,当珍之重之。”认为黄丕烈是“藏书又能读书者”,“以书归之,胜于余之徒藏而不能读者远矣。”于是慨然出让。
    得到这部宋刻珍本后,黄丕烈心爱有加,将书重新装帧,特制木质书匣存放。同年腊月十九,恰值苏东坡生日,欣然登门寻访潘奕隽,准备共同为东坡生日修拜祭之礼。不巧,潘氏赴友人之请不在住所。静夜寂寥之时,想起早年京城著名藏书家翁方纲为藏有《施顾注苏诗》宋刻残本,特名藏书室曰:宝苏斋,年逢东坡生日,还焚香设宴,与亲朋同好通宵鉴赏畅谈的情景,禁不住感慨万千,随即小心翼翼捧出这部和陶诗讽诵一遍,并即兴题写绝句四首于书后:
    东坡生日是今朝,愧未焚香与奠椒。却羡苏斋翁学士,年年设宴话通宵。
    东坡生日是今朝,一老沖寒赴友招。闻道春风来杖履,凌云意气正飘飘。
    东坡生日是今朝,我独闲居苦寂寥。但把和陶诗熟诵,樽无浊酒也愁消。
    东坡生日是今朝,助我清吟兴转饶。谁复景苏同此意,县桥人又忆花桥。
    潘奕隽后知此事,深为感动,于是奉题和韵四首:
    东坡生日是今朝,蓟北苏斋岁奠椒。何似宋廛人独坐,和陶一卷咏深宵。
    东坡生日是今朝,有客城南置酒招。早觉春风来杖履,篆烟浓傍鬓丝瓢。
    东坡生日是今朝,可有朝云慰寂寥。想到六如亭下路,蛮风暖处雪全消。
    东坡生日是今朝,斗室长吟兴自饶。善本流传期共赏,一瓻拟致县东桥。
    如今,斯人已故去,诗句永留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库中,保藏着这部珍贵的文献,一函二册,记载着这段藏书故事,古籍珍本流传中的佳话。(唱春莲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