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江苏江阴农家发现包公双面石像 写照其为人准则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中新社无锡八月二十四日电(张筱红)无锡江阴祝塘镇最近发现一尊包公双面石像,此石像高五十六厘米,宽二十六厘米,同包氏宗谱上所记述的身穿长袍、腰束玉带、神态威严的包公像进行对比,竟然如出一辙。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清官、大忠臣,素以“包青天”的美誉而家喻户晓,老百姓更习惯称他为“包公”。包拯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即公元九九九年,他虽为官只是二品,在民间却逾千年而享有盛名,至今不衰。不久前,无锡喜爱古物收藏的周森树老先生去邻近的江阴祝塘镇文林办事,偶然在一农户家发现了被村民用来压河边鸭棚网的这尊包公双面石像,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考证。
    包公曾在河南开封做官,何以与江阴有渊源?据史料及江阴文林“包氏宗谱”记载,包拯之孙包钦于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自合肥随驾南渡,避战乱先到句容,后定居江邑西顺乡(今江阴文林)。民间更流传着包公七世孙、南宋经学家包天麟为纪念先祖而刻制石像之说。发现石像的周森树老人认为,这尊包公双面像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那尊石像,对研究包氏宗族的迁徙提供了一个佐证。目前,周森树已将该石像妥善保管,并与当地有关部门接洽石像安置地点。
    江阴发现的包公像为什么是一尊双面像,而且两面的图案各不相同却又极其神似呢?据当地的包姓老人介绍说,在以前文林的包家祠堂里立有一块包公的家训碑:“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此间古物和收藏界人士称,包公双面石像正是包公对外清正廉洁,对内家教严明的一个明证,该石像的发现对于包公其人其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完)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