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名人轶事:七旬教授逼上考场 曹靖华交“白卷”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曹靖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散文家。他曾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东方学院等校任教,回国后又在多所大学担任教职。1949年后,他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系主任等职。他翻译过大量外国尤其是苏联文艺作品,其中尤以《铁流》(绥拉菲摩维支著),《第四十一》、《星花》(拉甫列涅夫著),《虹》(瓦西列夫斯卡著),《死敌》(肖洛霍夫著)等最为驰名。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经历丰富、学问深广的大家,也曾在教授位置上考试时交过一回“白卷”。
    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一位在农村的知识青年张铁生,在升学考试中不能过关,便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著名的信。大意含有:积极参加农村劳动者中,有些人并非没有学问。此信经当时中央关注,刊发了出来,张铁生因此也上了大学。认可了张铁生,便产生了一种思路,劳动者有“学问”,大学教授就可能没有学问。当时“左”风甚嚣尘上,这思路便被一些当时“革命”闹得十分火红的大学接受。顺着这个思路,有人便想出馊主意,拿这些大学教授来考考,看看他们是否真有“学问”,其实是想证明教授最“无知”。
    此风一开,数所大学就开始了对付教授的考试。这事后来没了下文,大约不了了之。但是,曹靖华先生却实实在在进了考场,并且交了一张“白卷”。
    曹靖华教授当时已是七十多岁高龄,此前曾被批斗、关牛棚,后经中央高层人士干预,才得以释放回家。这次为了考试,学校特别派车将曹靖华从城里家中接到学校。考场设在第一教室,俄语系的三位教授特别与老系主任曹靖华坐在一起。大家对此种蓄意羞辱的举动十分反感,但却镇定相对。面对淫威,他们彼此相顾而笑;开考后,他们先将各自的姓名写在卷首,然后默契地抬起头,相互示意。这时,曹靖华首先站起来,缓缓向外走去,其余三位教授一看,也都站了起来,跟着他们的系主任,鱼贯走出阶梯教室,留下四份干干净净的“白卷”。
    监考的一干人大约没有想到这样的局面,他们面面相觑,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教授离去。后来这事竟没有受到追究,大约干的人也觉得理亏,或者被一种不凡的正气“镇”住了。(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杨建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