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身干练的灰色西装,一副能遮挡阳光的大框眼镜,一颗激情燃烧的心脏。 曾经以卓越的学术研究为人知晓的杨福家,最近越来越“坐不住”了。忽而英伦,忽而美国;刚到北京,又来上海。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全球领先的光源研究项目,就是这样给他“活动”出来的。 ●字画未必要名家 5月的一天,刚刚参加完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的生日晚会,第二天,杨福家马不停蹄,从上海赶到宁波,看看他的“宁波诺丁汉”。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后,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主要面向国内招生,师资、教学全套移植英国模式,发的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毕业证书。 宁波诺丁汉的校园尚未全部建成,今年9月才将投入使用,第一批学生的教学楼和所有的教师、行政办公室全都“寄居”在浙江万里学院。杨福家的办公室和其他办公室没什么两样,洁白的墙壁上,只保留了两幅名气一般的字画。“这是一位82岁的宁波老人写给我的,祝贺我们学校开张,我和他从来不认识。” 杨福家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分校建设忙得不可开交,却还是忙里偷闲在市科协举行的“名家讲坛”上,作《青年与创新》演讲。可容纳300人的会场,足足吸引了全市百余所重点中学和高校的近400名学生,连会场走道及楼梯上都坐满了人。 杨福家对中国人和英国人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感受颇深。“中国家长每天下班回家,总是问孩子:你今天考了几分啊?但在英美国家,父母们却喜欢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里提了几个问题?完全不同的两种育人思路,中国孩子肩上的压力太重了。”杨福家忧心忡忡地说道。杨福家想给家长们提个醒,别总问孩子考了几分,而要多激发孩子去提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这才是创新的源动力。 ●真正的教育不赚钱 刚下过一场大雨,秘书踩点回来说,正在施工的新校区满地泥泞,但杨福家还是坚持要去“看一眼”。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主楼有一座尖耸挺拔的钟楼,这也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标志。正如高高的钟楼需要仰望,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费听来也似乎高不可攀:5万元一年! “社会上可能有误解,以为我们收比国内重点大学高10倍的学费,是为了赚钱。实际上,如果单靠这点学费,亏本还来不及呢。”杨福家解释说。宁波诺丁汉的校长助理沈伟其给我们粗粗算了一笔账,这所大学的一期投资是4个亿,教师全部是外教,大多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引进,英国大学讲师的平均年薪是2.5万英镑,教授则超过4万英镑,在宁波任教,要在这个水平上再加30%的出差津贴。而宁波诺丁汉第一年的学生数是250名,第二年预计只招450名。这还不包括将来需要购置的大量科研设备。 杨福家话锋一转:“诺丁汉有句名言:‘教育不是做生意,教育是一项使命’。真正办教育的,没有人靠这赚钱,只有富人朝里头捐钱。” 宁波诺丁汉的主要投资方是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英国诺丁汉则主要以输出品牌、师资、管理的方式“技术入股”。作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校长,杨福家信誓旦旦:宁波诺丁汉的收入一分钱都不会跑去英国。 ●留住梦想 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曾经以原子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享誉世界。如今东奔西走,杨福家是否会把自己的研究耽搁了呢?杨福家直爽地说:“在这方面,我对自己还是很满意,没有什么遗憾留下来。” 最近让他深感欣慰的是,早在1998年他就努力争取的一个项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已在去年开始建造。同步辐射是继人类电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以后的第四大光源,它将给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该项目的主持人是杨福家在复旦大学时的学生。 “把项目引进来,交给年轻人去完成,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年轻人要想成功,除了天赋和勤奋,还必须有机会。我们一定要给年轻人出头的机会。” 这是杨福家的第一个梦想。另外一个梦想,也正在实现当中。杨福家像在英国一样,也准备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设立一个“梦想基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他们的梦想。他一直不想让大家知道,梦想基金中有一大部分是他自己的钱。 杨福家小传 杨福家,1936年生,1987年8月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11月任上海市科协主席,1993年至1999年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7月就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至今。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09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