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有161册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从明成祖朱棣编写《永乐大典》至今,已经有600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永乐大典》经历各种不幸遭遇。 目前全书仅有不足4%,400册左右的《永乐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一万多册《永乐大典》是怎么遗失的?谁才是遗失的幕后黑手? 中国国家图书馆共珍藏161册《永乐大典》。 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读者出入这里。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有个颇为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地下宝库,存放着国家图书馆最为珍贵的馆藏。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紫檀木书柜,一册精美的大书呈现出来,它正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 提起百科全书,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1780年,法国大学者狄德罗编纂了举世闻名的35卷本《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典》,这部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部“百科全书”,由此激发了欧洲各国对百科全书的跟进,其中最为成功、最为著名的就是《大英百科全书》。而《永乐大典》是一部古今中外所罕见的大型书,是中国古代最成熟、最杰出的“百科全书”。 普通人的印象中,百科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那么,《永乐大典》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三年(1403年)开始下令编纂《永乐大典》。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3000多文臣接手了这项任务,前后耗时四年。 大典内容包罗万象,保存了大量的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目前,《永乐大典》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 96%的《永乐大典》现在不知下落。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所有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仅800余卷,400册左右。800余卷,不到400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永乐大典》成书时共有22877卷,装成11095册。目前我们已知和能见到的《永乐大典》加起来不到原书的4%,96%的《永乐大典》不知下落!一万多册《永乐大典》是怎么遗失的?谁才是遗失的幕后黑手? 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中华书局原资深编辑张忱石。 上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开始准备影印出版《永乐大典》,就开始了调查搜集工作。张忱石在接手这件工作后,就开始调查《永乐大典》丢失的秘密。今天,距离《永乐大典》修成已经整整600多年。其间,历史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张忱石把研究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明朝。 对于深藏禁宫的《永乐大典》,明朝历代史书中很少提及,即使有记载,也是寥寥几句。但张忱石很清楚,要想了解《永乐大典》遗失的踪迹,就不能放过史书中的每一处记载,哪怕只言片语。明末有位宦官刘若愚,熟悉宫廷内情,写了本书叫《酌中志》,他在书中说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没有听说关于《永乐大典》的记载和贮藏地点,《永乐大典》的下落成了一个秘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