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对知识分子的当头棒喝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莫衷    《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admin)

    陆建德在《思想背后的利益》一书中批判了伏尔泰、狄更斯、以赛亚·伯林等一批欧美知名文人,利益不同程度地妨碍了他们思想的连贯和澄明。在大量主“破”的文字之间,一篇写萨义德的文章却颇为难得地“立”起了一个当代学者。陆建德引用福柯的话———“不屈不挠的博学”———为萨义德的形象做注。
    萨义德站在忠实的锡安主义者伯林的对立面为巴勒斯坦人民呐喊,正值美英联军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之际,挺身而出为巴勒斯坦同胞说话。然而,萨义德之所以能够赢得“斗士”的美名,却并非完全基于他为本民族的辩护。他在《知识分子论》中引述法国学者朱利安·班达的观点:“班达倡议知识分子应该不再以集体式的热情来思考,而应该集中于超越的价值,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作为知识分子,他的视野要比深深卷入纠纷之中、为一方效劳而反对另一方的同行开阔得多。萨义德明白,在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中,知识分子应该超越于对立双方之上,凭借对整个世界的关怀,贡献可以引导和平的思想。这个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本色,比之忠诚的锡安主义者伯林,两人高下立判。
    《知识分子的背叛》,这本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书,已经触及了二次大战前后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而知识分子也热衷于裹挟其中,成为班达批判的矛头指向。知识分子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引入政治激情(这是不是我们经常期待的一种写作?),然而,这些激情———阶级激情和民族激情———本身来源于群众的自觉,它们令知识分子的思考不再独立。班达并未免除知识分子关心政治的责任,他反对的毋宁说是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随意让政治激情渗入其写作(“他们本来的职责是尽可能客观地描述人的精神运动及其冲突”),更反对历史学家和其他人文学者“有意识地让历史为政治服务”。
    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本《知识分子的背叛》,译者孙传钊,此本不但没有正式版权,且翻译、编辑、校对质量之粗劣程度惊人(如把著名法国汉学家艾田蒲译为“爱迪安勃尔”),语不成句,导致一部如此重要的著作没能引起任何反响,甚至被许多人认为不值一读。今年,一个正版、合格的中译本终于得以面市,班达的警告在新世纪仍然有其魅力,每一个有关怀的知识分子都应该反省:自己的头脑在受什么样力量的左右。
    《知识分子的背叛》 法 朱利安·班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