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1912—2003),原名王诗农,贵州六枝人。20世纪40年代起一直从事鲁迅生平史实考证。50年代后,他长期从事鲁迅著作的校勘、注释、出版工作,先后参加了1957年版、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 研究成果结集成《鲁迅事迹考》、《鲁迅述林》。 前天上午,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林辰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及《鲁迅传》首发式”吸引了几十位来自各地的鲁迅研究专家和林辰生前的朋友、同事以及学生,记者看到,这些匆匆赶来的学者们大多已白发苍苍,但他们谈起林辰,谈起林辰的《鲁迅传》却都像回到了当年和林辰一起做学问的风华年代。 林辰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鲁迅传》是林辰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著作,1940年开始撰写,完成于1948年末。这部传记在它诞生后的60多年里从未结集发表过,仅仅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曾经在翻译家林如稷编辑的《民讯》上有过刊登。在林辰逝世周年之际,这本《鲁迅传》终于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林辰所著的这本《鲁迅传》共8章,整个传记从鲁迅的童年开始写起,一直到鲁迅离开广州赴上海止。遗憾的是由于后来林辰忙于编订《鲁迅全集》,鲁迅在上海的一段重要生活在这本传记中没有得到体现。但众多鲁迅研究专家仍然给予了这本传记很高的评价。 帮助整理林辰遗稿的王世家介绍,林辰在世时,曾经有朋友希望他能把《鲁迅传》出版,但是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的这本书已经过时了,现在有很多写得比我好的传记,而且也比我的完整,出它干什么!”这本书就这样沉默了60多年,一直湮没在林辰家中成堆的资料和书籍中。王世家在会议上还一直强调:“先生如果在世,这本书绝对是出版不成的,但是我们现在把它出版了,因为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是体现了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论书论人 王世家(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专家):《鲁迅传》是客观的学术性传记 上世纪40年代林辰先生在重庆的时候,一直致力于鲁迅生平事实的考证,其实他做这些考证都是为自己写《鲁迅传》做准备,所有的考证都是围绕着写《鲁迅传》而进行的。因此,整个传记是非常平实而准确的,它完全不受当时意识形态的干扰,不跟随政治上对鲁迅的评价,而是以事实为依据。并且林先生从来不把自己的议论和评价加在传记中,他采取的是绝对客观的写作态度。 在先生写《鲁迅传》时,鲁迅的日记、书信都还没有发表,因而许多鲁迅的生平都是先生从各种资料和文献中考证出来的,而且考证结果经过后来的印证都是准确的。可以说,林辰《鲁迅传》是一部纯学术性的传记,笔触严谨,议论少,它展现的是一个原原本本的鲁迅。 孙玉石(北大中文系教授):林辰研究鲁迅的功夫无人能及 我感觉林先生身上有最后一代士大夫的影子。他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当中,却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人格,走自己的学术道路。 他对鲁迅的研究,对鲁迅文集的整理、编撰的功夫无人能及。 在做学问上,他总把现代意识和考据学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他做研究不求新,而是尊重事实,对每件事每句话有疑问,都提出来进行严谨的考证。这就是考据学的理念,同时他又在朴学中注入了现代意识,注重历史性。当然,林先生平时也很和蔼,亲切,爱憎分明,这些都让我觉得是士大夫的特点。 我想这种精神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开拓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