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中国的酒文化传统

http://www.newdu.com 2018-02-05 腾讯儒学 江帅 参加讨论

    文/江帅
    年关将至,又到了一年的团圆日。亲朋好友,一年未见,少酌两杯,滋味绝佳。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可以说,酒是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步发展的。中华酒文化传承千年,大家了解多少呢?
    
    酒和礼是相伴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古代,酒和礼是相伴的。《礼记·礼运》中讲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礼最早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在祭拜鬼神时,在地上挖个坑当作酒壶,用双手当酒杯捧着水来喝,以此向鬼神表达敬意。袁宏道在《觞政·八之祭》中言:“凡饮必祭所始,礼也。这就充分讲明了酒与礼的关系,酒是为礼而设的,只有在祭祀开始的时候才能饮酒,这才是符合礼的。
    那么平常能不能喝酒呢?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到“沽酒,市脯不食。”的酒论。喝酒只有在祭祀行礼的时候,才符合礼仪。孔子认为,在市场上随便买一些酒和肉,在不祭拜神明,也不尊敬先人的情况下随心所欲的吃,是不符合规矩的,与礼不符。就算平时真的有酒有肉,自己也不能吃,这是作为孔子作为老师规范。
    
    古人饮酒常常以“三爵酒”为礼(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起三下”的风俗,就是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共饮头三杯酒。古人饮酒常常以“三爵酒”为礼,第一杯酒,主人需先于客人喝,称之为“献”,向客人表明可以放心饮用。第二杯酒,客人回敬主人,称之为“酢”,表示自己对于主人款待的谢意。第三杯酒,谓之“酬”。主人为了劝客人多饮,自必先饮以倡之。这也就是“起三下”的由来了。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也就是饮之有度。《礼记·玉藻》中有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正人君子饮酒,以三爵为止,酒过三爵,自动退出酒席,避免自己因饮酒过多而失言失态。
    
    饮之有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说过,“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讲,酒对人是没有固定的量的,只要不要达到“乱”的地步就好。那么怎么就称之为“乱”呢?内昏其心志,外乱其威仪,就可以称的上“乱”了。而饮酒的最佳状态是“浃洽”,这是一种畅达舒畅,内外贯通的状态,既不失威仪,又言辞旷达,既意识清明,又感情畅发,不可不谓畅快淋漓!
    
    酒是穿肠毒药(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俗话说“酒是穿肠毒药”,饮酒过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毛病与病痛。但中国酒文化深植古人内心,有人讲,无酒不成宴,如果没有酒的宴会,可能很难达到宾主尽欢的结果,那么该如何平衡呢?那就是节制!《尚书·酒诰》中周公对康叔封讲:“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德将无醉”,希望康叔封以身作则,节制饮酒。对我们而言,亦是如此。首先无礼不饮,不是重要场合,就尽量不要喝酒;其次,饮之有度,以三杯为限,有礼有节,最后饮酒无量却不失礼,酒量广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酒量饮,切不可失礼,美酒虽好,不可贪杯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