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俊峰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少成若天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段话出自《贾子新书·保傅》篇,是汉代学者贾谊记述的文字。当然,类似的文献重出于《大戴礼记·保傅》等内容,可见其文字在先秦两汉,甚至在其后的中国社会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个人最天真、单纯的时代就是少年时代。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而周围的环境,家庭的教育、学校教育与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会逐渐奠定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在人生的路上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中国的人在口耳相传奠定的一个原则。当然,以此标准强加到每一个人身上,认为一个人小的时候所表现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特长等因素都必然决定了未来的路,这是比较武断的。但是用这种标准衡量大多数人,的确有一定道理。 习惯如自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墨子·所染》篇里记载这样的故事,墨子看到了染坊里染丝的过程,白色的丝,染上红色就变成红色,染上黑色就变成黑色,忍不住喟然长叹,这就是外在环境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每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跟什么样的人呆在一起,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与好学的朋友相处,就会越发努力向上学习。与贪玩的朋友在一起,就会越来越贪恋游戏。甚至大到一个国家,统治者亲近贤臣,国家就更可能走向繁荣富强;统治者亲近小人,国家则可能有覆亡之危险,这个原则,大抵上是不错的。所以墨子说: 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书香门第(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这里就能确切地觉察到“少成如天性、习惯若自然”的功夫。家教、幼功,可以说对一个人影响极其巨大。所以“孟母三迁”更可见其重要性。推扩开来,古代的人们追求“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现在追求“学区房”、“择校费”,甚至千方百计送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接受优秀的教育,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可见“少成天性”的重要意义。 宗族亲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个是安徽的桐城张氏家族。大家都熟知“六尺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张英,身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并非一个软弱的人,或是人们所理解的“乡愿”,而在面对家乡宅基地之争时,主动选择退让,成就了一代佳话。而其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读圣贤书告诫家中子弟,作《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文献传之后世。其家教之谨严,其家族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者,其子张廷玉更是官至首席军机大臣,成为清王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为当时的国家稳定、天下安定、民族和睦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认识到张氏家族的贡献,而不应该以简单的“满人走狗”、“统治阶级”等简单定语,对其妄加评价。 一个是无锡钱氏家族。自民国以来,无锡钱氏家族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从古文学家钱基博,其子钱钟书、史学大师钱穆,其子清华大学工程系教授钱易、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逊,再到物理学家钱伟长、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钱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书写了极其精彩华美的篇章。观其家训,以树立和谐美好家庭关系、宗族亲爱、读书论史、勤俭忠厚等内容传家,更成为我们应该学习的优秀榜样。 为了后来人的教育,我们应该好好去思考这段话的价值,为后进们提供一种合适的、可能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