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什么是饮食养生?

http://www.newdu.com 2018-02-28 腾讯道学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饮食养生是道教诸多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点是十分重视饮食宜忌,如对于何物宜食,何物应忌等。再者对于饮食的卫生习惯、时间,乃至冷热性味等也多有要求。如《养性延命录》中说:“养性之人,不欲饱食便卧及坐,皆损寿也(道教有饱食即卧百病生之说)。”
    食后当缓步行走,以手左旋右转轻摩腹部,大益也。食不欲过饱,故先饥而后食;饮不欲过多,故先渴而后饮也。热食伤骨(食大热之物伤筋骨),冷食伤脏(食极冷之物伤脏腑);热物灼唇,冷物痛齿(指冷物易刺激牙齿)。大饮(指过量饮水及饮料等)则血脉闭,大醉(指饮酒过量)则神散。
    
    饮不欲过多,故先渴而后饮也。(资料图)
    道教饮食养生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特别重视食物的营养和治疗作用,并由此建立起道教的食养食疗学说,创获了众多的食疗食养药膳方。从著名道医孙思邈的《食治》专篇,到后代有发展的食物本草专著,不仅充实、丰富了传统中医的本草、方剂学内容,也为现代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许多富于启示的历史依据。
    就饮食养生中五味调摄问题,《太上保真养生论》曾指出:五味入口(泛指各种食物),不可令偏(偏食易导致营养失衡)。多酸伤脾,多甘(甜)伤肾,多辛(辣)伤肝,多咸伤心,多苦伤肺。此皆浊其神魂,乱其五脏(这里的多,即指偏食。容易伤及脏腑及形体)。同时指出:偏食五味,未必当时损人,但于久后积衰败尔(指由小聚多,由小病积重疴)。
    关于饮食养生的重要性,扁鹊说:人之所依者,形也;乱于和气者,病也;理于烦毒者,药也;济命扶危者,医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生命的维系,必以食粮为资),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宜食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懂得饮食宜忌,就谈不上生存质量)。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不明白药之宜忌,就不能治病疗疾)。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养生之本,它能扶正祛邪、安气养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如果能用饮食调理,使人病愈体康,可谓就是上医、良医了)。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资料图)
    他也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为医者,与人治病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知道病源病情后,当先以饮食来调理)。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当食疗无效,之后才能用药,因为“是药三分毒”,且药性刚猛,不能轻易去用)。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觉腹内膨亨短气或致暴疾(不能见到好吃的,就狼吞虎咽,吃的过饱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之所以多病,是因为秋夏贪凉太过,饮食不节故也。
    食物的性味不同,脏腑筋骨血脉所需的营养能量也不同,故偏食是疾病产生的主因。故《黄帝内经》指出: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中医指小便不通的病症);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指舌干易渴);辛走气,多食辛,令人愠心(食辣物过量,心下隐隐作痛、烧心);苦走胃,多食苦,令人变呕(指肠胃不适,易呕吐);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恶心(食甜食过量,恶心难受)。
    《备急千金要方》则说:“酸走筋,筋病勿食酸;苦走骨,骨病勿食苦;甘走肉,肉病勿食甘;辛走气,气病勿食辛;咸走血,血病勿食咸。”孔子在饮食方面则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提醒人们吃新鲜、清洁的食物,以防“病从口入”。还提出“八不食”,强调了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定量,不食变味的食物,以及调和五味以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
    
    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资料图)
    再好的药,也不是上品,所谓的“是药三分毒”。道教养生,贵在“养”字。如张仲景说:“人体平和,惟须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关于顺四时以养生,适五味以长寿的理念。扁鹊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后之人,奔走于名利而饥饱失宜(只顾奔走于名利之场,而不顾饥饱、身体好坏),沉酣于富贵而肥甘是务(只知道贪图富贵,吃香喝辣),不顺四时,不知五味而疾生也(不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不知饮食调摄之法,疾病由此生发)。故陶弘景说:“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随脏腑成殃咎。”
    我们应怎样顺四时、适五味呢?道经指出:春天宜食辛(指辛辣性味的食物),夏天宜食酸,秋天宜食苦,冬天宜食咸,并说“此皆帮助五脏,益血气,避诸病之法”。当然,食酸、甜、苦、辣、咸五味的食物,都不得过量食用,再好的、爱吃的东西一旦多了,就会起相反的作用,所谓“少则益生,过则相害”矣。
    
    顺四时以养生,适五味以长寿。(资料图)
    在饮食养生方面,还需要注意的是:饥饿时不宜洗浴,饭饱后不宜洗头。吃饭后不宜即卧而睡,易患肺气,荣卫不通,血脉凝滞,肢节烦重,尤多嗜睡,百疾而生。饱食后忌仰卧,多成气痞兼头风。饱不欲速步、走马、登高、涉险,必伤内室(指易伤及脏腑)。食热物后不以冷水漱口,食冷物后不以热水漱口(易伤及牙齿)。冷热相击,是以多患牙齿疼痛、齿根不固。
    合理的食补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如《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用之,以补益精气。”以此五药(指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养其身、去其病,是道教以“饮食”之法来达到扶正祛邪、阴平阳秘、身心内外平衡及“未病先防”、“以食治之”的顺四时、适五味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食养食疗养生观。
    (编辑:景卿)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