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018· 1、标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8本第4分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再探简牍编联、书写姿势与习惯——以中研院史语所藏居延汉简的简侧墨线为线索(石升烜) 「城隍」之外——外城隍庙研究(张传勇) 明代以降的痘神庙与痘神信仰(邱仲麟) 从专制到东方专制——十八世纪英国殖民进程与东方专制论的源起(陈正国) 2、标题:古今论衡第30期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文献辑存】 《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方志》前言(邱仲麟 ) 话说从头——傅斯年图书馆的俗文学数据(汤蔓媛) 中日韩越医学著作数量、内容及其社会经济背景(真柳诚撰,郭秀梅翻译) 【研究专论】 略谈康有为先生的思想基础,政治活动和考证学谬论(马悦然) 艺术与商品——清末广告书《杏林承露图》考述(曾冠雄) 【学人传记】 沈仲章回忆斯文·赫定片断:采集品放行瑞典案(沈亚明) 【读书札记】 《夏鼐日记》所见当代学人:从陈寅恪、傅斯年、郭沫若、陈梦家到张光直(梁加农) 【书评】 读《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二·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附录一:隋唐墓葬(上、下)》(何月馨) 3、标题: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4卷第2期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 报导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 内容简介: 【「儒家经典于朝鲜的跨域传释:历史性与地域性的考察视野」专号】 专号引言(金培懿) 【专号论文】 《周易》帝王学——李玄锡《易义窥斑》初探(冯晓庭) 毛奇龄《诗经》学域外传播研究的反思——以朝鲜正祖《诗经讲义》为例(邱惠芬) 朝鲜正祖时期儒臣对于《左传》杜《注》的辨正——成海应《杜注考异》之文献与义理初探(张晓生) 融通一贯之经学/敬学——鲜儒崔象龙《论语辨疑》研究(金培懿) 【研究讨论】 从起始到二十世纪初:越南接受儒教的几个特点(阮金山) 【书评】 评Kim-Chong Chong, Zhuangzi’s Critique of the Confucians:Blinded by the Human (James D. Sellmann) 4、标题:民族学研究所资料汇编第25期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金钱在华人文化与宗教中的观念与仪式初探(张珣) 花莲县凤林镇客家话的家户空间分布(黄菊芳) 核心部落、核心家族、人群互动关系与整合:近年恒春半岛族群文化活动的参与观察(潘显羊) 做为一个不断抵抗的原住民:摆荡在治理与抗争之间的菲律宾难题(赖奕谕) 6、标题:东吴中文学报第34期 时 间:2017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论「任笔」的文学史地位——以任昉在文体革新方面的成就为中心(唐梓彬) 《云仙散录》之撰作时代:由书中所录之唐人诗文才华故实析论(赵修霈) 元明杂剧《抱妆盒》对明代新南戏《金丸记》流传的影响(侯淑娟) 明代《日记故事》类书籍之刊印及其在日本之传播——以《新锲类解官样日记故事大全》为中心的考察(林桂如) 论清初《说文》学之兴起(钟哲宇) 论戴震「絜情」——从儒简「贵情」谈起兼以对比西方情感论德性伦理学之「同情」、「移情」(罗雅纯) 论《昭代词选》的编纂意义与其对雍干词坛的建构(梁雅英) 桅影重迭与医国隐喻:《花月痕》中的「逆倭」及时局寄托(曾世豪) 上海香烟广告梅兰芳京剧图像研究——以京剧鼎盛期为例(李湉茵) 历史小说与近代主义——再探施蛰存《将军底头》(徐祯苓) 7、标题:人文研究学报51卷2期 时 间:2017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台南大学 内容简介: 论《吕氏春秋》十二纪的礼学思想(赖升宏) 《文心雕龙》情采意识与南朝文学之交融述探(林登顺) 论施叔青长篇小说《度越》的佛教题材运用与思想(李进益) 道教作为学术学门的反思(谢世维) 8、标题:新史学第28卷第3期 时 间:2017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史学》杂志社 内容简介: 【论文】 《汉书·翼奉传》数术考论——以「时日」为中心(刘增贵) 梁陈之际建康的僧侣与寺院——以侯景之乱为中心的考察(蔡宗宪) 理学系谱与地方叙事——宋元士人对福建莆阳林光朝的书写(张维玲) 园林、行宫与皇权——乾隆宫廷刊印的皇苑图绘(马雅贞) 【研究讨论】 英文学界关于「跨国史」研究新趋势与跨国企业研究(吴翎君) New Trends in English-Language 「Transnational History」 and Studies 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in-chun Wu) 9、标题:成大中文学报第53期 时 间:2017年9月出版单位:台南: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释应之《五杉集》中两种特殊的斋会风俗与流变(王三庆) 胡炳文《易》学学统的建立与以《本义》会通众说析论(杨自平) 一甲不预,则望馆选——王肯堂的科名与万历科举世风(连文萍) 戴震论《中庸》之道的思想历程及意义(郭宝文) 再现风骚:论洪弃生香奁体中的香草美人(余育婷) 无声的喧嚣——东年的「启示性作品」与《模范市民》诠释(萧义玲) 10、标题:晚清诗人轶事:光宣以来诗坛旁记 时 间:2018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锐文创 作者:汪辟疆 原著,蔡登山 主编 内容简介: 「国学大师」汪辟疆特别深究于光宣五十年间的诗人与诗派,所举上百个诗家,细数俞樾、袁枚、李慈铭、张之洞、樊增祥、张百熙、张佩纶、林纾、易实甫、梁鼎芬、李详、郑孝胥、潘兰史、黄节、梁鸿志、王揖唐、溥心畬等等诸大家轶事,从国学大师的笔下,一窥当时诗坛诸多掌故。 原著者简介 汪国垣(1887——1966)字辟疆,又字笠云,号方湖,又号展庵。江西彭泽人。1912年卒业于京师大学堂。历任江西心源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以后任南京大学教授。着有《目录学研究》、《汉魏六朝目录考》、《光宣诗坛点将录》、《唐人小说考证》、《汪辟疆文集》等。 编者简介 蔡登山,文史作家,曾制作及编剧《作家身影》纪录片,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着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色戒爱玲》、《鲁迅爱过的人》、《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读人阅史——从晚清到民国》、《叛国者与「亲日」文人》与《杨翠喜‧声色晚清》等十数本着作 11、标题:校史解碼:数字典藏与校史经营研究论文集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柯皓仁 编着 内容简介: 主题一:校史档案之征集与管理 1. 百年国小校史资源与管理作业之调查分析(林巧敏) 2. 国家档案在大学校史经营的应用:以四所大学为例(许峰源) 3. 生命史、校史、社会史——个人史料中的战时校史经验(黄淑惠) 主题二:数字典藏创新价值与运用暨数字科技支持下的校史研究新方向 4. 音乐文献的保存与展现:以台师大音乐数字典藏中心的工作为例(黄均人) 5. 数字科技下参照ISAD(G)建构校史数据库的一点经验(戎子卿) 6. 「数字典藏」的种子播下了,然后呢?谈清华数字典藏系统的建置与运用(李雅雯) 12、标题:反转战争之眼:从美军旧航照解读台湾地景脉络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暖暖书屋 作 者:黄同弘 着 内容简介: Chapter1 Foreword 一堂迟到的地理课 Chapter2 Split Vertical Installation/ K-22 Reconnaissance and Charting Camera 三万呎高空中的机械双眼 主要内容包括大雅散村、金门旱地、台北大稻埕、苗栗浅山。 Chapter3 Tri-Metrogon Installation/ K-17 Reconnaissance and Mapping Camera 一百八十度视角的岛屿侦航 自台北盆地起,台湾主要地理单元逆时针环岛排序。 Chapter4 Vertical Installation/ K-18 Medium to High Altitude Reconnaissance Camera 二比一视域的长镜头凝视 自基隆北海岸起,台湾重要课题逆时针环岛排序,含钓鱼台与兰屿 Chapter5 Post-War 战后与冷战时代盟邦国土调查 澎湖群岛、嘉义水上、台南后甲、草屯、台中市、高雄后劲、大林蒲,海线地带。 13、标题:百年踅音:田边尚雄台厦音乐踏查记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者:田边尚雄 着,李毓芳、刘麟玉、王樱芬 翻译 报导者: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南洋·台湾·冲绳音乐纪行》节录/李毓芳译 第二部分:《续田边尚雄自叙传——大正·昭和篇》节录/李毓芳译 第三部分:杂志文章 第四部分:访谈暨演讲/刘麟玉、李毓芳译 第五部分:《南洋·台湾·桦太诸民族之音乐》唱片解说节录/李毓芳译 附录 附录一 田边尚雄年谱/李毓芳整理 附录二 田边尚雄1922年来台行程/王樱芬整理 14、标题:望乡:父亲郭雪湖的艺术生涯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马可孛罗文化 作者:郭松年 着 内容简介: 楔子 一 日治时期 1、追寻艺术之路的原点 2、台展风云 3、风华岁月 4、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5、战火下的画笔 二 战后在台时期 1、骤雨过后 2、二二八事件:死与生 3、省展风雨 4、出访 5、突破困境 三 旅日时期 1、何处无青山 2、旅日时期的挚交 3、画笔不辍 4、世界骚动、时局飘摇 5、青山新绿:画业第二春 四 旅美时期 1、望海山庄 2、创作不懈 3、拍岸与洄游 4、望乡 15、标题:来去吉野村:日治时期岛内移民生活纪事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耶鲁国际文化事业公司 作者:张永照等 口述,张宏婷等 采访编辑 内容简介: 《来去吉野村》主要描写日治时期因为时局变化、家族或个人经济困局,为了讨口饭吃,岛内移民移动到吉野村(今吉安乡)的过程及后续在吉野村内的生活。 吉野村内由于许多荒地未开垦,战争、征调日本人而致劳力短缺,而带来了许多工作机会。本书的主角们来到吉野村垦地、种米,想当然耳,期待的是一个更有米可吃的未来,但在日本大帝国,为扩张领土而发动太平洋战争,迫使他们被迫卷入了空袭、战乱的童年,无一幸免。 本书企图与《湾生回家》乡愁式的叙事对话,透过主角们和日本移民生活上相处的经验,体现日本殖民者及人民的权力与隔离心态。《湾生回家》所流露对这块土地、人民的情感,或许因时空、距离抹平了冲突的记忆,但当时日人跟岛内移民的日常关系,绝大部分并非如此。 而日本帝国主义的面貌,透过海鸟仔当兵时两次被迫「自杀式」攻击行径,看得更加透彻。1945海鸟仔17岁时担任特攻队,在七星潭边背炸弹,等着让美军坦克车碾过,一条人命换一辆坦克车,所幸美军并未上岸。 书中的许多珍贵史料更是首度公开,包括:海鸟仔从南埔机场推飞机到牧场(今南华)山边的路线、吉野庄的军事部署、吉野移民村外围岛内移民聚落家户图及岛内移民被赶出清水、宫前聚落而形成今旧村、台湾村仔(今太昌)的过程等。 16、标题:早期禅宗文献四部:以TEI数字标记重订敦煌写卷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作 者:马德伟(Marcus Bingenheimer)、张伯雍 编 内容简介: 本套书是四部早期禅宗文献的高质量数字印刷本,目的在于向读者提出数字编辑、阅读、标点与批注异本佛教写卷的一些问题。此次依据的数字本,可由http://zenodo.org网站下载。 其中第3册(ISBN 978-957-17-2276-4),遴选四帖早期禅宗文献,行楷兼具;期望书者除了增福功德,亦可深度体验敦煌优美文字与经文奥境,故可单售。 17、标题: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时报出版 作 者:Jack Weatherford 着,黄中宪 翻译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书名为”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序言 下落不明的征服者 第一部 干草原上的恐怖统治:一一六二~一二○六年 第一章 血块 第二章 三河故事 第三章 统一漠北 第二部 蒙古人征战世界:一二一一~一二六一年 第四章 南面而唾 第五章 苏丹与可汗之战 第六章 发现暨征服欧洲 第七章 诸后相争 第三部 全球觉醒:一二六二~一九六二年 第八章 忽必烈汗与新蒙古帝国 第九章 他们的金光 第十章 帝国假象 结语 成吉思汗的长生灵 18、标题:明清政治与社会:纪念王家俭教授论集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作 者:朱鸿、林丽月、刘德美、叶高树、王淑芬 合着 内容简介: 王家俭教授(1923-2016)的生平与治学(叶高树) 明初燕王府地点平议(朱鸿) 恋恋桑梓:明儒莫旦(1429-1510s)的乡邦志业(林丽月) 清初皖籍修志名家方学成的著述(刘德美) 清初诸帝统治「中国」的危机意识(叶高树) 环境的认知与行为:清代官员士绅植树论述的分析与论评(王淑芬) 19、标题:仆仆风尘:战后蒋中正的六次北巡(1945-1948)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元华文创公司 作 者:胡平生 着 内容简介: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元首蒋中正曾六度北上莅临北平,以此为主要驻停地,从事其巡视活动,当时的报纸杂志尝以北巡称之。本书的内容即在论述此六次北巡的背景原因、经过、特色和影响,藉此可一窥期间国共双方势力在北方战场中的消长演变,及其与整个中国局势发展的关连性。本书最主要的史源依据为《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国史馆藏),及《蒋介石日记》。另征引其他档案、报纸、公报、专书、论文等250余种资料所载,并附有珍贵照片61帧。 作者简介 胡平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博士,现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民国政治史以及中国电影史。着有《梁蔡师生与护国之役》、《梁启超》、《民国初期的复辟派》、《民国时期的宁夏省(1929-1949)》、《中国现代史书籍论文资料举要》(编着,共4册)以及《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以影剧为中心的探索》,以及学术论文30余篇。 20、标题:台湾与马六甲的荷兰港埠规划溯源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成功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洪传祥 编着 内容简介: 在大航海时代里,为了与汉人贸易,荷兰人进驻大员,这启迪了台湾的开发历史。基于贸易与垦拓的需要,荷兰人营建港埠,以利船只停泊、人员住宿与货物进出,并吸引汉人来台。为了找寻本土聚落的空间原型,本书以荷兰海事地图为基础,并追溯回荷兰古老的港埠开发与土地规划传统,然后搭配以荷兰殖民统治下马六甲市的空间分析,以为比较论述的依据,最后再分别针对台南与鹿港在17世纪时的聚落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以找出它们的规划过往与空间印记。这些印记潜藏在市区深处,既不具备建筑形体,又长期被遗忘,鲜为人们所知晓,但它们却是我们的共同文化资产。 21、标题:当帝国回到家:战后日本的遣返与重整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远足文化 作 者:Lori Watt 原著,黄煜文 翻译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书名为”When Empire Comes Home:Repatriation, and Reintegration in Postwar Japan” 导论 遣返、去殖民化与战后日本的转变 第一章 新亚洲地图 第二章 遣返者的共同制造,一九四五到四九年 第三章 「日本种族的未来」与「好辩者」——满洲归来的女性与西伯利亚归来的男性 第四章 「最终,我们却落入日本人的手里」——文学、歌曲与电影中的遣返者 第五章 不再是引扬者——「中国残留孤儿妇人」 结论 第三方去殖民化与后帝国时期的日本 22、标题:探索艺术的精神:班雅明、卢卡奇与杨牧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书林出版公司 作 者:石计生 着 内容简介: 辑一 班雅明寓言诗学 波特莱尔的练剑术——巴黎城漫步与现代诗创作 机械捕捉的美感:从班雅明谈爱森斯坦电影蒙太奇 以诗抵抗:现代性、货币经济与拱廊街 动中之静:论班雅明「闲逛者」的城市意象阅读转变 辑二 卢卡奇现实主义之路 形式与整体:卢卡奇美学原理之研究 离岸之路——青年卢卡奇的灵魂与形式 《小说理论》——在现实的边缘感受时代的倾斜 可能使命——从此超拔遇见一种现实主义 辑三 杨牧诗美学探究 布尔乔亚诗学论杨牧 光影迭错中的雪季身影:杨牧现代诗艺术论 印象空间的涉事——以班雅明方法论杨牧诗 孤独的几何:杨牧诗的数学美学 指派的挣扎:从杨牧〈台湾栾树〉论「诗空间」与艺术创造力 辑四 日常生活诸艺术形式表现 〈幸而有遗忘:台湾战后舞蹈先驱者蔡瑞月〉 挽歌中微明的氛围:偶遇一张澎湖天人菊照片 拉冈/跋:分裂自我的镜像——评拉刚跋的伪装装置艺术 辑五 圆现象阅读 建构「圆现象阅读」 三岛由纪夫与其小说《丰饶之海》的轮回美学 〈死亡与永恒的辩证: 从「人间系列——三军」谈朱铭的创作精神性〉 23、标题:落日之舞:台湾舞蹈艺术拓荒者的境遇与突破1920-1950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徐玮莹 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重返历史 第一节 从迷惘中找答案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与重要性 第三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台湾舞蹈艺术史的研究 第一节 政权转换与舞蹈史回顾 第二节 解严后口述历史与史料的重整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台湾舞蹈史的学术研究 小结 第三章 殖民教育体制与舞蹈 第一节 同化政策与殖民教育 第二节 新女性的身体归属:从家庭迈向国家 第三节 舞蹈与女子学校身体教育 第四节 才德观的转变 小结 第四章 舞蹈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舞蹈与经济、文化条件 第二节 舞蹈家所属之社会网络与文化思想 第三节 大环境中的小变奏:蔡瑞月的学舞之旅 小结 第五章 舞蹈、跨域与反殖民——日治时期台湾舞蹈艺术萌发的另一条路 第一节 舞蹈界的「台湾第一」:解密林明德 第二节 闻名世界的舞姬:崔承喜 第三节 舞蹈、跨域与反殖民 小结 第六章 舞蹈与「大东亚共荣圈」 第一节 「大东亚共荣圈」与战时文化建设 第二节 地方文化振兴运动与异国风情表演 第三节 日本二战时的舞蹈现象 第四节 文化:协力战争?民族认同? 小结 第七章 战后——短暂的璀璨 第一节 战后初期台湾舞蹈史的定位:荒漠?沃土? 第二节 舞蹈艺术起步的困难:舞蹈与社会道德的拉锯 第三节 艺术实现与人际网络 第四节 战后初期台湾的艺文思潮与舞蹈 第五节 大众舞蹈:民间歌舞的振兴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台湾舞蹈艺术史的变迁:从日治到国府主政 第二节 舞蹈与舞蹈家如何可能 24、标题:读图漫记:漫画文学的工具与台湾轨迹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 者:周文鹏 着 内容简介: 起章Macro 章一Introduction 一、名为文字的视角 二、名为文学的基质 三、名为漫画的文本 章二Trend 一、信息型态与认知思维的改变 二、表达方式与接受逻辑的改变 三、文字功能与载体特性的改变 四、工具性能与能力条件的改变 章三Course 一、系统与从属 二、类型与意义 章四Constitute 一、台湾漫画血统中的日系轴线 二、台湾漫画血统中的中国轴线 三、台湾漫画的定义与反思 章五Field 一、时报文化与本土原创漫画杂志 二、日本漫画与代理业态 章六Create 一、漫画的成功与创作的成功 二、节奏的精彩与叙事的精彩 三、方向的产生与故事的产生 章七Then 一、图像叙事的崛起与普及 二、漫画文学的价值与面向 参考书目 后记 25、标题:地下与地上的对话——十七世纪的台湾与周边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作 者:陈玉美、郭素秋 主编 内容简介: 这是第一本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考古学研究的论文集。历史考古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研究时间点的不同,事实上,历史考古学需要面对不同的数据、方法与学科合作的问题。本论文集同时收录了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者的论文,透过发表、讨论、审查的过程,进行两个学科的对话。历史考古学透过出土遗物与现象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数据的研究,得以呈现一般 ∕ 无名的人的声音。近年来,「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古学」(Historical Archaeology of Capitalism)已经成为历史考古学的主流,本论文集聚焦17世纪,算是跨出了一小步。 26、标题: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2016年度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作 者:张隆志等 合编 内容简介: 面对近年来台湾史研究出版物质量的迅速增长,如何适时提供正确的出版信息与完整的文献书目,进而建立兼具累积性和前瞻性的学术批评传统,实为深化二十一世纪台湾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基础工作。有鉴于此,本所于2004年7月正式成立后,便积极规划《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的编辑出版,期能提供学界较完整的台湾史研究信息。 《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以年度为范围,搜集具有历史研究取向与学术规范的专书与论文书目。每年出版前一年度的研究成果,2016年度为本书第13集。 为便于读者检索利用,本书目分为总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史料等六大类。每个类别,再依据所研究的时期分为通论、史前与早期、清代、日治、战后等五个时期。本年度收录书目包含专书328笔,论文897篇,学位论文211篇,合计1,436笔。 27、标题:台湾重建协会与二二八事件文书(共3册)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作 者:许雪姬 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六然居典藏史料」系列六《台湾重建协会与二二八事件文书》的出版计划,内容系以杨肇嘉为中心的相关史料,以任台湾重建协会上海分会理事长任内为解决台人回台、产业被没收、被汉奸/战犯审判的档案;二二八事件期间和其他闽台人团体在上海、南京为台湾人声援,以减少来自长官公署的压迫之相关资料,最值得重视。此外,也包括他身陷囹圄、朋友援救到被假释、终不起诉的文件,也价值连城。 28、标题:追寻社会国——社会正义之理论与制度实践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许宗力 编 报导者: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序论╱许宗力 第一部分:宪法与社会正义 第一章 宪法规范下的社会正义:以基本国策的规范效力为中心╱林明昕 第二章 大法官解释与社会正义之实践╱许宗力 第二部分:弱势保护与社会正义 第三章 论平等与法治:评司法院释字第728号解释女子不得为祭祀公业派下成员案╱庄世同 第四章 多元民主共和的平等与差异:原住民族特殊群体权利的若干思考╱石忠山 第五章 从义务到权利:论母性保护制度的转向与重构╱陈昭如 第六章 从隔离、保护到平等参与社会:以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检视我国宪法及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之平等原则内涵╱孙乃翊 第七章 社会正义、权力关系与法律形式自由:劳动派遣作为典型的艰难问题╱林佳和 第三部分:公共政策与社会正义 第八章 社会正义与税捐立法政策:以Tipke租税正义理论为中心的思考╱钟芳桦 第九章 平等或适足?两种教育正义观的比较╱陈俊宏 第十章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与社会正义:平等接受高级中等教育的机会?╱周志宏 第十一章 台湾所得分配恶化的政治经济基础:一个政治的解释╱吕建德、叶崇扬 29、标题:马渊东一著作集第一卷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作 者:杨淑媛 主编 内容简介: 《马渊东一著作集》共有四卷,本书是《马渊东一著作集》第一卷的中译本。马渊东一被公认为日治时期台湾原住民研究的代表性学者,而且相当早就开始田野调查工作,并逐渐在学术界展露头角。他于1928年6月进入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系史学科就读,师从创建土俗人种学研究室的移川子之藏。1929年4月马渊即与移川子之藏、宫本延人与鹿野忠雄等人一同前往兰屿实地调查,当时他才二十岁。他不仅是极为优秀的田野工作者,更深受英国社会人类学理论的熏陶。他的研究足迹遍及台湾、冲绳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既具有比较性的视野,也在民族志数据与理论架构的辩证中,展现出他独特的分析视角与观点。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是亲属组织,第二部是社会与社会组织,第三部则是社会与文化的研究动向。 30、标题: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 者:连玲玲 着 内容简介: 本书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 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藉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百货公司与传统商 店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规模:建筑之大,往往占据整个街区;商品之多,足以涵盖人生所 有需求;而其经营原则乃以交易量极大化,来达成利润极大化的目标。不过,百货公司 不只是人与物的集散地,也是观察社会关系的视镜及权力再现的空间。由于这个行业在 阶级、国族、性别等层面有较为复杂的组成元素,我们可以藉此打破许多既定的界线, 重新析论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从「人」的角度来看,百货公司原意是对所有人出售所 有物品的「环球供货商」,是华人/洋人、男人/女人、中产阶级/劳工阶级的交会处, 然而在消费主义的运作逻辑下,不同的人群却得到不同的待遇。从「物」的角度来看, 表面上看似「中性」的商品与消费行为,却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被贴上阶级、国籍、 性别的属性卷标。因此,五光十色的百货公司不仅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展示橱窗,也是我 们理解城市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近代上海的传奇建立在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人、 物关系上,而百货公司正是人、物互动的实践场域,既充满了魅惑与欲望,也承载着矛 盾和争议。 31、标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元代石刻拓本目录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作 者:洪金富 主编 内容简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元代石刻拓本目录》收录元代石刻拓本802幅,其他14幅,凡816幅。有文有图。一石多拓,则择优摄制为图。文则著录品名、年代、高广、出土地、撰文书丹等人名氏、钤印及题跋、著录和研究等。 32、标题:七十年后回顾:纪念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作 者:许雪姬、王丽蕉 主编 内容简介: 壹、从岛外看二二八 国际法视野下的二二八事件(苏瑶崇) 西方资料所见的二二八事件:以美国档案为中心(杜正宇) 战后京沪、平津、东北等地台湾人团体的成立及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对台声援(许雪姬) 贰、二二八事件前后台湾省工委会与情治系统的角色 二二八事件中的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林正慧 ) 中统局台湾调统室与二二八(吴俊莹) 原住民族的二二八与事件后族群菁英身边的情治人员:以黄朝君为例(范燕秋 ) 参、二二八事件下地方政府与参议会的运作 二二八事件中县市参议会的角色与肆应(欧素瑛) 二二八事件期间中部县市政府之肆应与处置(蔡秀美) 肆、从「二二八」到「台湾独立运动」的崛起 二二八事件中的「台湾意识」(侯坤宏) 「纪念二二八」与台湾民族主义:以日本、美国的台独运动为中心 33、标题: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修订新版)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前卫出版 作 者:甘为霖、翁佳音 着,李雄挥 翻译 内容简介: 英译自荷兰史料的《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Formosa under the Dutch),是台湾宣教先驱甘为霖牧师(Rev. William Campbell)的代表作,自1903年出版以来,即广受各界重视,至今依然是研究荷治时代台湾史的必读经典。 英文版的《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选自Francois Valentyn的《新旧东印度志》,这部权威著作中所有关于台湾的地理、贸易及宗教的记述,悉数翻译收录。另外,荷兰首位驻台牧师干治士那篇极著名的台湾原住民报告,也收录在此。第二部分选自J.A. Grothe的《早期荷兰海外宣教档案》,主要是当时荷兰派驻在台湾的行政人员及教会人士的书信与决议,举凡台湾原住民风俗、各地原住民间的历史恩怨、汉人与原住民的敌友关系、日本人及西班牙人对台湾主权的争夺,以及荷兰殖民政权在台湾所推展的贸易、农业及传教诸事务,皆有详尽的第一手描述,相当珍贵。第三部分节译自末代荷兰长官揆一所写的《被遗误的台湾》,此书已于2011年由前卫出版完整汉译版。 前卫版《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收录甘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初版发行于2003年,颇受学界好评。随着近年来早期台湾史研究的不断深化,为谋精益求精,本社特地委请精通荷兰治台文献的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翁佳音教授校订,针对少数甘为霖误译的段落,直接由荷兰原文译出,并对原书中大量的地名拼音,尽可能考据出当前的实际名称,让这部百年经典更趋精确,也更贴近现实。 34、标题:从儒理到玄义:《论语》与《世说新语》之诠释理路的探索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作 者:吴冠宏 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透过语文、体例、历解的合奏交响,尝试以《论语》与《世说新语》之诠释理路一探「儒理与玄义」的关怀。全书各章初始都是独立成篇,当然可以个别展读,但唯有遍览整体,才能知晓每一章的寻幽探奇,无不是笔者多年来以儒理重访《论语》、以玄义再探《世说新语》,并力图缩短《论语》与《世说新语》的距离,进而辗转于双《语》之对话关系下的产物。 相信这一趟双《语》的寻访,不惟让我们看到对话体的渊源流长,透过《论语》的对照,亦可以重新正视「新论语」——《世说新语》在思想史上的角色扮演,并使诠释的力道,在经典文本与历解的推波助澜下,不断探向存有的奥秘,以涌现经典文本的活力及理解的新契机。由是双《语》之间遂更能达臻相辅并济的效用,使人活得既有德性又有情性,既有充实之美,又有虚灵之妙,进而找到庄谐并济的语文风景与人生智慧。 35、标题:礼学研究的诸面向续集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清华大学 作 者:叶国良 着 内容简介: 礼坏乐崩时代圣贤君子的坚持与抉择 仪礼 壹、 《仪礼》各礼典之主要礼意与执礼时之三项基本礼意 贰、 《仪礼》所见摄盛及其流衍 参、 《仪礼》卜筮与求日择人的几个问题 肆、 《仪礼》周旋礼容探微 伍、 《仪礼》与《诗经》互证的学术意义 周礼、礼记 壹、 复原古《周礼》的发展史 贰、 论刘师培的《周礼》研究 参、 二戴《礼记》编纂的几个问题 出土文物 壹、 从出土文物看《仪礼》内容的时代 贰、 清华简〈耆夜〉中的饮酒方式 参、 从传统图书与出土文献看孔子至西汉初期经学的传播 古代礼俗 壹、 古礼书中之祝与巫 贰、 春秋时代之朝礼与聘礼 参、 历代朝廷祀典择日不受日书影响论 礼学相关议题 壹、 论许慎经学的几个问题 贰、 礼仪与文体 参、 传统礼仪的现代应用 后记 36、标题:点亮语言世界:郑锦全先生八秩寿庆论文集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钟荣富、陈纯音 编着 内容简介: Chapter 1 An Optimality-Theoretic Account of the Say Verb Han ’Be Said’ in Sakizaya / ChihkaiLin and Li-May Sung Chapter 2 Segmental Processes in Wuhua Hakka:An Analysis in Harmonic Serialism/Chin-cheng Lo Chapter 3 Verb-Object Combinations in Taiwan Southern Min/Huei-Ling Lin Chapter 4 Acoustic Measures and Perceptual Judgments of Chinese Learners’ English Speech Timing Patterns / Hsueh-Chu Chen and Qian Wang Chapter 5 EFL Interlanguage in English Vowel Production from Acoustic Perspectives / Yi-Hsiu Lai Chapter 6 Acquiring L2 English Spatial Prepositions? Surface and Volume First! / Ya-ting Gina Yang and Chun-yin Doris Chen Chapter 7 Improving EFL Young Learners’ Oral Reading Fluency:Same-age versus Cross-age Peer Repeated Reading Training / Feng-lan Kuo,Heien-kun Chiang,Ting-hsuan Tsai, and Bob Pierce Chapter 8 Feeding Chinese Loanwords Back into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 Hugo Tseng Chapter 9 English Mixing in Cosmetics Ads in Taiwanese Magazines:Beauty in the Hands of Copywriters / Jia-Ling Hsu Chapter 10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 Initiative for Managing Changes / Kueilan Hsieh Chen Chapter 11 Lexical Intelligibility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to Taiwanese EFL learners: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 James H. Yang and Ya-Wen Cheng Chapter 12 Taiwanese EAP Writers’ Perceptions, Needs and Strategies:A Case Study of Engineering-majored Doctoral Students / Yu-ling You and Chiao-hsuan Lin Chapter 13 台湾客家孩童的元音发展/钟荣富 Chapter 14 韩汉音、韩汉词与湘蜀方言的类似度分析/严翼相 Chapter 15 如何爱老师/关芳芳 Chapter 16 《祖堂集》中的「便」字句研究/陈淑芬 Chapter 17 新商务汉语考试词汇选词分析/陈丽宇、曾元显 Chapter 18 从「词涯八千」看「华语八千词表」/赖秋月 37、标题:新编闽风杂记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作 者:佐仓孙三 着,林美容 编着,沈佳姗 翻译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初在台的日本殖民政府官员佐仓孙三以汉文撰写《台风杂记》(1903年8月)代表对台湾殖民地的风俗记录,是为了供殖民者施政参考,之后佐仓孙三受邀到中国福建任教客居福州,出版另一本跨文化书写的《闽风杂记》(1904年初夏)是以随笔方式记录差不多同一个时期福建的各项风俗。 本书《新编闽风杂记》是林美容教授继《白话图说台风杂记》(2007)之后,把佐仓孙三(1861-1941)的《闽风杂记》加以注释及整编,辅以林美容教授〈跨文化的民俗书写〉一文作为导读,以比较《台风杂记》与《闽风杂记》的书写背景和目的、风俗的异同如何呈现?以及佐仓孙三在台为殖民官,在闽为客卿的不同身份,又是否会影响他跨文化之民俗书写的内容与风格殊异之处。 书中佐仓孙三书写的大量福建风俗纪录都有详细批注,书末并收编多篇佐仓孙三在其汉文著作《达山文稿》里所记述的其他有关福建的资料。本书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佐仓孙三在福建的事迹以及他对福建风俗的纪录,全书对于了解一百年前甚至是更早之前的福建民俗,是相当珍贵的资料,对于探索台湾与福建原乡彼时在民风上大同小异之处,也提供了难得的第三者之观照。 38、标题:武陵纵歌:人类学田野笔记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Airiti Press 作 者:田阡 着 内容简介: 作为一门以世界为田野的学科,人类学成长之道植根田野。在这里,我们感受多元文化,体验丰富生活,启迪智慧,充实人生。我们秉承着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规范,满怀人类学的期许走进武陵山间,亲近龙河河畔,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田野现场的教学与指导,学员们抒写了集体田野的篇章。在这里,我们分享田野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领略田野的文化震撼,记录世界与人生的多彩笔记。集体田野是田野调查一种新的训练尝试,青年学子在集体的深耕中感悟文化魅力,同时,这种尝试与创新也承载着学术梦想、社会关怀、生活对话。 作者简介 田阡,湖北省荆州市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国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中国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专长为族群与区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域人类学。着有《勾町古国文韵――广西西林人类学考察》、《「边缘」的「中心」――龙河流域土家族村落的文化变迁与族群建构》、《美美与共: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等。 39、标题:世外遗音:木下静涯旧藏画稿作品数据研究 时 间:2017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艺术家出版社 作 者:白适铭、江秋莹 内容简介: 木下静涯(1887-1988)为日治时期官办展览——台湾美术展览会(台展)、总督府美术展览会(府展)的主事者之一,与乡原古统二人为台、府展东洋画部的创立者。其典雅精熟又具写生趣味的文人画风,获得不少藏家回响,亦是现代日本画、东洋画在台湾奠基的重要推手,在台授业无数,对提升当时台湾社会文化,以及画坛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918年底,一趟原定短暂停留的台湾写生之旅,为木下静涯与台湾的因缘揭开序幕;1923年起,他与妻子定居淡水,尽览淡水河港、观音山麓的佳景绝色,他将寓所定名「世外庄」,并在此度过近三十年的时光,直至日本战败被迫遣返回国。台湾山海丽景横生的地理景观,淡水周遭幽邃清旷的自然环境,丰富了他的创作想象,使其原本承自圆山四条派富丽写实的画风,走向水墨淋漓、抒情写意的诗人情境。 木下静涯人生中最精华的时光都在台湾度过,这块土地上的一切,与其生命、画业实无法分割;而他在返日之际,将数百余件早期画稿、藏画等,交予关系匪浅的学生蔡云岩管理。本书除收录蔡云岩所藏、百余幅首次曝光之木下静涯水墨作品,并由艺术史学者白适铭、吴景欣教授等撰写专文,对其作品进行深度解析,全书图版资料丰富,分析详尽,大大推进目前对木下氏的研究范畴,是东亚美术史研究者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40、标题:Paiwan(排湾)祖源及迁徙口传叙事文学之研究 时 间:2017年11月 出版单位:花莲:国立东华大学 作 者:童信智、Pukiringan‧Paljivuljung 着 内容简介: Paiwan(排湾)祖源及迁徙叙事相当丰富与多元,反映出此民族组成的复杂程度与多层面。口传叙事乃一民族之集体记忆、知识、感官与思想,具有历史性、文化性之价值。因此,本论文即以Paiwan(排湾)祖源及迁徙口传叙事为素材,试图进行起源叙事脉络、文化面貌以及民族史溯源的分析。 41、标题:往返之间:战前台湾与东亚文学、美术的传播与流动 时 间:2017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数字典藏组 作 者: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数字典藏组 编 内容简介: 第一部 现代主义在东亚的传播 专题演讲I 东亚异国主义的变容——昭和摩登再考1930-1936(波舄刚) 东アジアにおけるエキゾティシズムの変容―昭和モダン再考1930-1936(波舄刚) 论文 社群与书业——刘吶鸥的《新文艺日记》与东亚知识圈文(徐祯苓) 日治时期象征诗在台湾的传播与实践文(张诗勤) 生活就是报国——中山侑的青年剧运动文(吴宗佑) 第二部 东亚的女性与民俗 专题演讲II 官展的女性们叙述的另一个东亚近代(金惠信) 官展のおんなたちが语るもうひとつの东アジアの近代(金惠信) 论文 从日治时期朝鲜美术展览会看朝鲜女性群像(萧怡姗) 「没有钱还要恋爱」:张文环小说〈落蕾〉、〈贞操〉与〈艺妲之家〉中的不守「贞」女人(陈雨柔) 民间传承的理论构筑:以柳田国男《民间传承论》为例(王婷仪) 第三部 文献回顾 崔承喜与约瑟芬・贝克的表象―关于东亚「摩登」的文化翻译1935-1936(波舄刚) 妓生——「解语花」的表象(金惠信) 座谈会 访谈柳田国男氏——大东亚民俗学的建设与《民俗台湾》的使命(民俗台湾) 42、标题:象生与饰哀——汉墓石刻画像研究 时 间:2017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作 者:龚诗文 着 内容简介: 《象生与饰哀》研究东方艺术与宗教礼俗,全书围绕汉代画像,首先针对西汉石椁及其画像,依循「大象其生」的礼俗,探讨汉画的起源、发展与流传。然后关注东汉祠堂题记及其画像,侧重「送死饰哀」的丧礼,讨论汉人夸张墓饰彰显哀悼之用意。最后结合「象生」与「饰哀」,分析汉代墓室装饰的宇宙观、艺术表现及其后世影响。本书从造型美术以及现世关怀的角度出发,结合考古材料、传统文献与艺术史学,全面整理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与考古材料,以儒家礼俗的「象生与饰哀」为脉络,尝试整体掌握石刻画像在汉代丧葬文化当中的角色与定位,可谓汉画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43、标题:闽西南永福闾山教传度仪式研究 时 间:2017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作 者:叶明生 着 内容简介: 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是历史上闽西南之龙岩、漳平、华安、安溪、南靖等县闾山教道坛的传度中心,这种世袭性的传度制度自明代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传度仪式称「建旛传度」,又称「传度醮」、「开戒坛醮仪」,属于民间道教教派内部传度奏职仪式。闽西南之漳平市永福镇闾山教家族道坛历史上对其邻近五县闾山教道坛持有特殊的传度权,传度道坛是世袭的,而其传度授箓仪式活动则为开放式的,这种情况在我国南方各地(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的汉族民间道坛中较为罕见。本书从永福镇小区之陈、蔡、李、吕各姓道坛史调查入手,系统整理了当地闾山教教派源流、道坛结构、科仪形态、科仪抄本、道坛符箓等方面的数据,详尽地记述了一九九九年和二○一一年的两次建旛传度仪式个案,还对其传度仪式作了多侧面、多学科的探讨,目的是让宗教学术界对闾山教道坛传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全书主体部分分为上、下编。上编题为〈漳平永福闾山教建旛传度仪式研究〉,内容包括永福道坛源流、建旛传度规制、建旛坛场设施、传度醮仪概述、传度经科秘籍叙录、永福传度相关问题研讨等。下编题为〈漳平永福闾山教道坛科仪本选编〉,收录永福道坛科仪本四十三种,其中十一种是有关建旛传度的科仪秘本,其余为当地道坛有关祈福、消灾、取火等醮仪和其它闾山教法事的科仪本,以及各种文检数据。除书中配以随文黑白图片二百多幅外,书末还附录有关永福道坛传度活动中的三组彩色图片共计约二百幅:其一为永福主要道坛祖坛、明清历代珍贵神图文物及十三道文牒;其二为一九九九年永福福里村嘘灵居传度仪式场面;其三为二○一一年永福紫阳村显灵坛传度仪式场面。这些图片在充分增加全书的生动性的同时,也使读者对其道坛历史及道坛科法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上述研究成果和丰富的资料,本书将永福闾山教的宗教形态充分地展示于世界宗教学术界面前,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传统社会,以及文化学术界对于中国民间道教文化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4、标题:目连戏研究 时 间:2017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家出版社 作 者:朱恒夫 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目连戏研究专著。作者将传统的考证方法与现代的理性思维相结合,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探索了目连故事的源流演变历史,考证和评析了《佛说盂兰盆经》、目连变文、现存的古今目连戏剧本以及由目连故事引发的风俗,揭示了目连戏所表现出来的三教合流的思想,追溯了「双下山」等故事的源头和它的文化意义,从社会学和文艺心理学的视角,对戏中的主要人物目连、刘氏、刘贾等艺术形象进行了审美观照,总结了它的超迈千古的艺术经验。因而,本书不但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戏曲史上一些重大问题,还能够得到振兴戏曲的许多有益的启示。 45、标题:裴松之《三国志注》新论——三国史的解构与重建 时 间:2017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作 者:王文进 着 内容简介: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了自黄巾之祸以来的乱局,表面上历史的波滔似乎暂时归趋平静。随后十年间,来自蜀国的陈寿完成了《三国志》,可谓对三国史的一次总结与素描。然而三国史的错综复杂性,反而在「魏」、「蜀」、「吴」三地史家争相追忆故国家邦之人物神采与山河风云的激情中,悄悄扩展开来。再过一百四十多年后的刘宋元嘉六年,则有裴松之搜罗了诸多史籍,对《三国志》进行补阙与质疑,这就是史学史上有名的《三国志注》。 本书系根据「后现代史学」的思维方式,先对此二大史学巨著详加对读诠释,着手「三国史解构与重建」的工程。甚至进一步将后世明代文学经典《三国演义》融入全书章节,试图以「三国史」的研究为基础,而严肃地扩展至「三国学」的领域与境界。 46、标题:佛教史研究(第1卷) 时 间:2017年8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作 者:浙江大学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 编 内容简介: 一、论文 刘屹〈月光与弥勒:一对中国佛教末世组合的固化与离散〉 刘学军〈再造「高僧」:中古僧传安世高形象的塑造及其思想史背景〉 李猛〈论南齐武帝萧赜永明中后期对佛教的整顿〉 苏小华〈废太子、分送舍利与隋文帝夫妇晚年的困境〉 池丽梅〈《道宣传》的研究——以其早年河东行脚为中心〉 武绍卫〈唐五代「赐腊」小议〉 落合俊典〈刑部郎中封无待撰《注心经并序》本文及小考〉 王早娟〈宋释惠洪的文字禅创作及贡献〉 谢一峰〈佛国中的道境——两宋间两浙东路宗教空间的变迁〉 邱蔚华〈朱熹佛禅论中的文学观发微〉 王启元〈憨山德清「乙未之狱」——由「动」归「静」的转折〉 康昊〈「蒙古袭来」后日本禅宗的历史叙述与王权——以《元亨释书》为中心的考察〉 吴疆〈「大君外交」下的中国禅僧:隐元,德川幕府,以及1661年万福寺的成立〉 二、学术综述 张总〈中国石刻佛经考察与研究述略〉 杨增〈不空三藏研究述评——史料检讨与早期活动〉 三、书评 陈志远〈陈金华着,杨增等译,《佛教与中外交流》〉 吴华〈瑞像崇拜与神圣性建构——评蒋家华《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 47、标题: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作 者:李皓天(Matthew T. Combs)、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 编,陈晓 翻译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常常将注意力聚焦在那些爆发决定性事件的年份,如帝制崩溃的1911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和共产革命成功的1949年。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不那么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我们将会发现甚么? 当前研究大多认为,中国政局在1944年到达了历史进程的转折点——国民党的失败和共产党的胜利初显端倪,战后世界格局已然可以预见。本书则把聚焦点集中在更「平凡」的1943年:在这一年,二战正如火如荼、同盟国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蒋介石写下《中国之命运》,在开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会面、宋美龄到美国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访问。从西北的新疆到南方走私货物集散地广州湾,他们——诡诈的政客、可疑的间谍、饥饿的农民、受压迫的知识分子、不听话的传教士、倒霉的艺人——的故事阐明了这一年对中国的重要性。书中十三章以不同的主题探索了中国在1943年的成就与挫折,试图捕捉她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时刻。 本书开启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当我们把关注点集中在某一特定年份,尤其是不那么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年份,我们就能发现该年发生的很多事件其实都对后来的历史进程起了作用。这种方法超越了传统以国际关系和国家政治为核心的研究思路,让读者得以理解决定中国命运的广泛的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经济、法律、宗教、文化等种种因素。 边缘地带的革命:中共民族政策的起源(1921——1945) 48、标题:毛泽东阅读史 时 间:2018年1月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作 者:陈晋 着 内容简介: 毛泽东酷爱读书。在不同时期,因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境遇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兴趣和精神状态不同,他重点阅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梳理毛泽东的阅读史,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他在不同时期为甚么读书,重点读甚么书,怎样读这些书,如何运用书中知识……这样一些饶有意味的话题,进而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活动,以及他的某些决策的前因后果。 作者简介 陈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多年来从事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以及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著述和影视作品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 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与文艺传统》《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毛泽东之魂》《读毛泽东札记》《世纪小平—解读一个领袖的性格世界》《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等。参与撰写《毛泽东传(1893—1949)》,担任《毛泽东年谱(1949—1976)》副主编。 担任总撰稿的电视、电影文献片作品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新中国》《使命》《世纪宣言》《改革开放二十年》《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走近毛泽东》《走进新时代》《大国崛起》《小平您好》《伟大的历程》等十余部。 49、标题: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盘时代 时 间:2017年12月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作 者:汪兆骞 着 内容简介: 民国肇造,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动,涌现一批由戊戌变法时期的士大夫转化而来的维新志士,他们以「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宣传民权,传播「新学」,鼓吹文化的革命,以救亡图存。民国元年至民国六年(1912—1917年),中国出现了新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一代旧士大夫转变而来的文化人,写就了当时和后来的「人与文化」的深刻内容。本书依据翔实史料,客观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让今天回溯那段历史的读者,依然感受到 「涅盘时代」中的拳拳之心与磅礴力量。 作者简介 汪兆骞,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着有《往事流光》《香盈碧莲花》《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新近出版有《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50、标题:北宋词境浅说 时 间:2017年10月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作 者:俞陛云 着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北宋词三十五家、二百八十一首,基本涵盖北宋时期的重要词人、词作。俞氏作为近代诗词大家,本身具有精深的词学造诣和鉴赏力,故选词不落窠臼,堪称独具一格的宋词佳作选本。书中对所选词作不仅从曲调、格律、词境等方面加以艺术笺释,更兼钩沉史迹感怀词人,以极具诗意的笔法阐幽发微、「申其义而畅其趣」,可谓一本艺术鉴赏力极高的词学专著。 作者简介 俞陛云(1868—1950),字阶青,别号斐盦、乐静,晚号乐静老人、存影老人、娱堪老人。浙江德清人。清代经学大师俞樾之孙,当代红学大家俞平伯之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他是近代诗词名家,着有《蜀輶诗纪》、《小竹里馆吟草》、《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等。 (摘编) (责任编辑:admin) |